成 渝 之心——雁江再次有了新动作。
开发长寿食品、发展长寿旅游业……10月,资阳市雁江区通过 《加强 “雁江——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建设工作方案》,利用“长寿之乡”金字招牌,打出一套涉及经济、生态等方面的 “组合拳”。
打好“长寿”牌,发挥区域、产业优势。今年1—9月,全区新签约合同项目10个,投资总额122亿元;全区累计实现履约项目9个。
发展的号角早已吹响。经济持续增长。上半年雁江区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后劲十足。从丘陵沟壑蝶变为现代化城市新区,城东新区建设高效推进,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宏伟的蓝图早已绘就。全面融入成渝、接轨天府新区。立足全省“两个跨越”和“幸福资阳”建设大局,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战略。
“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的新雁江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 段玉清 郑先聪 肖鸥 钟华未署名图片由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抢抓发展机遇打造成渝经济区产业集聚地和生态宜居城
西距成都87公里,成都经济区环线东部中心枢纽、成渝经济区内重要节点城市……雁江的区位优势显而易见。而10月14日天府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与之毗邻的雁江更是迎来发展新机遇。
突出优势、错位发展。雁江抢抓机遇,全面对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规划,主动与成渝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独具吸引力的产业集聚地和生态宜居城,打造“产业兴盛”、“生态宜居”、“风清气正”、“幸福和谐”的“四个新雁江”。
交通区位持续改善。还有两个月,资遂眉高速公路即将全面通车,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遂资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纵连成渝,横接遂眉,雁江区位枢纽作用日渐凸显。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二纵一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二纵二横”铁路网络、“二纵二横”快速通道网络,都将使雁江完全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重庆“一小时经济区”。而成都新机场选址资阳,更凸显“成都区位、雁江成本”优势。
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生态宜居新城正在沱江之滨快速崛起。走进资阳城东新区,遍地开花的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声轰鸣,焊花飞溅……一派繁忙景象。预计到2015年,城东新区骨架将达到31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的新区建设将初具规模。“丘陵特色、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生态江城,将成为定义城东新区最准确的标签。”雁江区委书记姜鸿飞说。
优势资源日益突出。2013年,“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花落雁江,雁江成为全国第34个、全省第3个长寿之乡。有金字招牌,更要用好金字招牌。雁江积极挖掘提升长寿文化,培育壮大长寿产业,发展长寿经济。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商和省内大集团、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长寿事业。
瞄准成渝市场产业加速升级迈向集群化、国际化
10月15日,雁江区现代物流园区内,清巍汽车项目早已完工,汽车展厅内顾客络绎不绝。几公里外,一期总投资4亿元,年产能达1800万箱的加多宝资阳工厂也在今年8月建成投产,吹响了西南地区凉茶扩张战略布局的号角。在南车资阳机车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三批出口澳大利亚机车正在做出厂前的准备工作,近期将从资阳发往澳大利亚。
造车、医药、食品、物流……雁江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产业发展呈现出工业效益更好、农业附加值更高、服务业后劲更足的良好局面。
加多宝凉茶一期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印度生物制剂等一批项目相继入驻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现代新工厂竣工投产,机车产值实现翻番……依据自身优势,雁江在工业上形成了以造车为龙头,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为支撑,节能产业为突破的“1+4+1”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工业企业。今年上半年,雁江148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7.2亿元,同比增长12%,造车、食品、医药产业产值分别达117亿元、128.2亿元、7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20.6%、22.9%。
医药和食品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并迈向国际化。投资30亿元的资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已入驻瑞士、韩国和我国台湾、北京等国内外实力企业18家,园区已成为全省打造千亿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撑项目,被列为全省药品加工基地。百威英博啤酒落户,成链引进了同为世界500强的皇冠制罐、GE分布式能源。
瞄准成渝两地巨大的消费市场,雁江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建设服务成渝经济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配送基地。凭借30多年柑橘种植经验,柑橘老镇碑记镇拉伸柑橘产业链,从原来“种柑橘”转为“卖品牌”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为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保和镇晏家坝专门建立新村管委会,服务村民、服务产业。
着眼未来交通枢纽格局,雁江城东现代物流园区应时而生。市场交易、商贸物流、第三方物流、综合服务、物流科技等五大功能区正在加紧建设。鼎晟泓府、华西希望城等高品质商业综合体项目提速推进,城东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普洛斯仓储物流项目签约入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开放合作八面来风投资环境信誉好、成本低、服务优、回报快
进入10月,天气渐冷,但位于雁江中和镇的城东(中和)中小企业园建设现场依然如火如荼。为解决中小企业“落地难”的问题,2013年,雁江区中和镇启动建设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城东(中和)中小企业园,拟通过出租、出售厂房的方式引进中小企业,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一、二类工业。
从让企业“自建厂房”到让企业“拎包入驻”,企业“落地”方式转变,产业园区的作用功不可没。今年,雁江区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着力推动园区产业向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至7月底,雁江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企业103户,工业集中度达78%。
同样,在已建成的城东现代物流园中,道路、管网、水、电、气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基本完善,“项目一旦入驻即可开工建设。”雁江区工管委负责人介绍。
从2013年启动建设,到今年开业,清巍汽车项目经理周用平感受最深的是雁江“保姆式”全程定向服务。“有快速审批的‘绿色通道’,还有专人跟踪服务。”周用平说。
“签约只是开端,关键在于项目落地。”雁江区区长刘怀笔反复强调。推进项目建设,雁江党员干部不断攻坚克难,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疏通“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大项目建设提供最优化服务,雁江采取“亲商安商富商”办法,明确主动跟踪服务协调部门,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速度,提升了园区发展活力。不懈的努力,雁江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3年,全年实施项目250个以上,竣工项目已超过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