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经开区第四届房·车食品展完美落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商机 > » 正文

“粽子经济”前路如何

浏览: 来源:

  

  □ 本报记者 肖 芳

  端午节一过,粽子的销量急剧下降,围绕粽子做文章的小生意,也开始变得惨淡。青岛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刘文,端午节之前在网上开了家店铺,专门出售沂蒙山区老家用来包粽子的槲树叶,总共接到了400多个订单,不到1个月收入超过一万元,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端午节一过,他店铺的订单量就迅速归零。他无奈感叹:“要是人们平时也吃粽子就好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粽子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节前特征。与此类似,月饼、年糕、汤圆情况大致相同。

  瞄准节日食品商机,不少企业作了创新尝试。一位经营月饼的商人表示,几年前走俏的豪华包装月饼,就是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种严重偏离价值的尝试,已于近两年式微。

  技术创新也在进行。青岛本地一家食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季节性非常强的食品,粽子对配送、储存要求较高,像他一样的小规模食品企业,一般只从事季节性的生产,而且以现场制售为主,保质期只有两三天,基本不做常设产品投入。但实际上,国内一些粽子大企,如五芳斋、三全、稻香村等,在生产粽子之后进行速冻,然后通过冷链管理、配送,可以保证粽子口感不发生大的变化。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粽子产业是经济产业也是文化产业,只有把粽子所承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使经济与文化互动,才能做好粽子这个产业。

  粽子企业要摆脱季节性回落,应在文化和品牌上下功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粽子行业委员会负责人翁洋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粽子可以说是我国饮食文化中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食品之一,粽子行业的发展具有坚实的文化支撑和民意基础。但粽子产业要做强做大,在工艺传承的基础上,首先需要当代粽子企业的企业家们更加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并丰富其内涵。虽然目前粽子市场竞争激烈,但真正能附着深厚端午文化的粽子企业屈指可数。“品牌或产品烙上端午文化,粽子企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合作 - 网站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