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中午,玉泉区一家餐饮企业的厨师正在忙碌着,他们使用了贴有红色和绿色的砧板和刀具。据玉泉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红色套系切肉类菜品、绿色切蔬菜类,均做到定位存放、分类使用。通过这样的“色标管理”,食品的加工制作更加规范安全,有效防止食品加工处理过程中的交叉污染。这一举措今后将向全市所有餐饮单位、中小学、托幼机构及机关、企业食堂推广。
昨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率先在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推行“红黄绿白”色标管理制度,这是首府实施“厨房革命”,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精细化管理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近日,玉泉区食药监局为“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内已完成改造的餐饮服务单位发放《呼和浩特市餐饮服务单位色标管理制度》;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和开发区示范店餐饮单位的厨房内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
“红色的用于肉类食材加工,黄色的用于水产类食材加工,绿色的用于果蔬类食材加工,白色的用于熟食类食材加工。”玉泉区食药监管局执法人员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介绍,有了这个色标管理制度,各个方面管理起来比较方便。这四种颜色区分开来,一目了然,便于厨房操作间人员鉴别食物,防止了食物交叉和混放,也便于食药监管部门日常监管。
目前,我市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已逐步开始实施色标管理制度。今后将逐步向全市所有餐饮单位、中小学、托幼机构及机关、企业食堂推广,进一步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全面提升首府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