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 青
本报讯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 《2016年青岛市食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测分析报告》,通过统计数据,科学分析了全市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状况,梳理了重点环节、关键节点、主要品种、风险项目等,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
报告中说,2016年,我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达205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2%。食品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为 98.21%,同比提高0.21%。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生产安全事件,生产环节食品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据统计,2016年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达 1515家,同比增加17.53%;食品生产许可证书达2316张,同比增加29.82%。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占全省比例分别达到了11.05%和11.33%,覆盖全部许可30大类别,多类产品均有增幅,成为全省食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城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157家,证书167张,获证企业和证书数量占全省比例分别达到28.71%和28.64%。全市已备案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310家,同比增加25家。
2016年,全市完成国抽、省抽、市抽共计7431批次,抽检覆盖全部30大类产品,抽检不合格124批次。其中,市抽4271批次,合格率达98.21%,同比提高0.21%;小作坊食品共抽检554批次,合格率达90.07%,同比提高4.01%,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
国抽、省抽和市抽中,乳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0类产品检测全部合格。全年开展食品专项抽检和风险监控2472批次,抽检项目均合格;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抽检278批次,抽检企业107家,抽检项目同样全部合格。
国抽、省抽和市抽12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为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生产,其中小作坊在不合格产品中占44.35%。从不合格原因分析看,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仍然是导致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针对《报告》中提出和日常发现的问题,食药监管部门将采取建立健全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过程控制,强化风险防控;加强属地监管等有效措施,着力解决问题。针对小作坊产品不合格批次占比较重的问题,抓住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治理;以产业园和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规范小作坊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促进小作坊规范提升。
我市食品工业生产总值达205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2%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达1515家同比增加17.53%食品生产许可证书达2316张同比增加29.82%全市国抽、省抽、市抽共计7431批次不合格124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产自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其中小作坊在不合格产品中占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