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营销方式换代,传统食品企业在转型中迷失
国内进口食品消费火热让整个2015年和2016年的跨境电商们都兴奋不已,无论生鲜食品还是母婴食品以及保健品和休闲零食,天猫京东网易等各大巨头平台、本来生活顺丰优选等垂直生活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单体项目纷纷跑马圈地。自贸区政策的开放更是助推了国内各个口岸城市跨境产业园区飞速扩张,进口食品从供应到消费很快进入发展高潮。而消费端,国内的中产阶级崛起已不是空话,火爆的奶粉代购和进口保健品、零食充斥各大电商平台和微商渠道,种种现象表明消费升级已经成为现实。
作为中国最早、最庞大的70后80后网民群落,他们是国内中产阶级的主体,大都成家立业,他们开始在追逐事业实现自我奋斗价值之外开始在生活中追求与自身地位和品味相对应的品质用品,进口食品和化妆品首当其中受到广泛追捧。90后和00后天生就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和70后80后面对的情况一样,消费习惯和接触信息的媒介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然而,面对600万传统PC网站、层出不穷难以计数的移动APP、技术高冷难以琢磨把握的大数据、五花八门的DSP广告竞价平台,还有真假难辨的2000万自媒体账号,让习惯传统营销的食品人无所适从。这其中不乏在大数据营销、自媒体传播、朋友圈广告等领域做尝试的品牌厂商。然而这场时局生意他们并没有做好。媒体和手段应用过于单一,人群和媒体属性难以做到精准匹配,内容创意和场景匮乏,风头正劲的互联网数字营销始终没有在食品领域产生应该有的大效益。
归根结底,食品行业缺少成熟的第三方数字营销公司,广大企业面对汪洋大海般数字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媒介,以自己渺小的团队构成和弱势的资源获取条件,只能飞蛾扑火般进行盲目试错。互联网数字营销非同传统营销,突出的变化就是目标用户获取信息的媒介以及场景都发生重大变化,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过剩,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让信息精准传递到达目标用户,大大降低推广的成本,而非依赖传统的关系和昂贵的传统媒体进行营销推广。如果企业没有外脑和外部资源的协助直接转型互联网数字营销,那么专业人员培养和试错成本之高、企业花费代价和机会成本之大都是传统企业营销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并且伴随转型而来的巨大风险也有可能让企业多年的积累付之东流。
场景革命,PC和移动并存的时代,互联网数字营销我们如何思考呢?
国内以微信订阅号+微信朋友圈、微博+秒拍为代表的移动端社交平台信息分享机制替代了传统PC论坛,爱奇艺、优酷、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直播、搜狐自媒体+视频为代表的采用推荐机制的移动新媒体快速崛起,替代了传统PC资讯视频门户,而移动百度、UC浏览器、qq浏览器代表的移动端搜索机制解决方案替代了PC端的搜索引擎。移动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崛起加快了传统媒体的衰落,以庞大的碎片流量优势碾压媒介江湖。视频热、网红经济、超级IP、内容创业则把国内近7亿主流人群锁定在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