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链上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联盟(中国)办公室扬州揭牌,推动美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 正文

食品谣言止于有效监管

浏览: 来源:
南林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鹰王宠妻 江汉大学图书馆 田中久一 神雕腥传 无心法师第二季 深圳地铁7号线线路图 ihos登录

第三,事出有因,有些“谣言”并非空穴来风。有关部门在认定传言是否为谣言时,缺乏责任意识和科学依据,只是想当然甚至是臆断地对外宣布结论,是否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论证存疑。典型的事例像转基因食品,民间一直怀疑,多年来未见科学严谨的结论,而现在的事实证明人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再如速成食品,对注激素速成鸡、速成鸭的传言也被有关部门认定是谣言,依据是某些专家说,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可以使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不可否认,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科技手段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也可以使生物缩短生长期。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生长周期,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外力强迫缩短生长期而得的生物,其组成结构、性能等等都要发生变化,能安全得了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餐桌上的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理所当然。食品谣言防不胜防主要责任不在群众,既有为了某种利益而造谣传谣者的责任,但更多的是监管缺位使然,食品领域并不是像有关部门所说的那样安全、令人放心。舌尖上的安全,得止于有效监管。

其次,辟谣的“真相”缺乏可信度。每次食品安全事件或“谣言”发生后,有关部门出面解释或“辟谣”时,都只简单地告诉人们,不要信谣传谣,那个东西可以放心食用,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对产生事件或“谣言”的食品缺乏科学的解释,根源是什么?成份是什么?等等,对关健信息遮遮掩掩,应该公开的却捂盖子,群众怎么能相信你说的是真的。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东西当时告诉人们没问题,可以食用,但一段时间后却被事实证实有毒有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国产奶粉难获群众信任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首先,食品安全缺乏公信力。一方面,监管乏力,有毒有害食品时不时出现在人们餐桌上。主官上,一些不良商家利欲熏心,使用、生产有毒有害食品并进入市场销售。客观上,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存在不小隐患。比如,病死牲畜流向餐桌,被曝光的就不少,未被曝光的也还有。让人如何相信食品是安全的?有毒有害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多数是慢性的,一时可能发现不了,不像食用剧毒物质那样立竿见影。所以,当传言某种食物有毒时,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

只有监管到位,人们的餐桌真正安全了,食品谣言自会失去滋生土壤。(易洪江)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特别是与“吃”有关的话题,更成为网上谣言的重灾区。五花八门的食品谣言为何屡禁不止?公众听到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为何总是心里发慌?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5月5日人民日报)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