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食品行业要走出国门,亟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塑造中国食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在论坛上表示,保障食品安全、建立食品安全战略,这是对食品行业的基本要求。“当前,消费者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食品行业将由生存性消费向健康性、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旺旺集团生产总处处长曹永梅则对新华食品表示,食品企业品牌要有辨识度,要得到的消费者认同感和信任感。而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开始拥有一定地位和话语权,企业品牌建设也会跟上国际步伐,到时一定会有出现世界性的中国品牌。
“十三五”食品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增7%
“对于品牌管理来说,持续、单一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品牌影响力将不断提升。中粮在为子品牌做强背书的同时,也为母品牌带来更正面的价值。”张永鹏表示。
中粮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永鹏指出,中粮是一家拥有众多子品牌的大型央企,如何实现集团品牌与子品牌的互动,制定符合品牌调性的传播策略值得思考。这需要梳理集团定位,评估子品牌重要性,再来制订子品牌传播策略。
2015中国食品产业论坛,食品业企业家纵论食品产业发展和品牌创新(新华网 胡可璐摄)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形势下,食品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刘治认为,新常态下食品企业积极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仍然保持行业较好增长。
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新华食品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位。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要用品牌理念明确企业定位,支撑企业发展使命。而品牌国际化建设也是光明“十三五”计划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莉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但少数不良企业铤而走险,牺牲产品质量和安全换取一己之利,致使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严重降低了国人对中国食品品牌的信任度,影响了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培育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鹏认为,品牌建设是企业全局性、系统性工作,企业要真正从战略层面重视自己的品牌,形成战略导向的系统化品牌培育体系。一是提高履行承诺能力。企业对顾客做出的承诺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若有一项没做到,对于品牌都是巨大伤害。二是增强竞争优势,形成差异化品牌战略,赋予产品更多内涵和顾客感知的价值。三是提升产品优势。
食品行业亟需加强品牌建设塑造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