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据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6月5日消息,2017年第一季度,山西省共完成并公布抽检食品样品1894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394批次),共发现不合格样品36批次,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1.9%。其中,粮、油、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费品的样品合格率均高于平均水平。
监督抽检发现,第一季度监督抽检共有18批次食品发现微生物污染问题,占不合格总数的50%,主要是桶装水、水果制品、糕点、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和薯类及膨化食品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铜绿假单胞菌超标。有9批次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总数的25%,主要是部分罐头、肉制品、糕点中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超标超限量使用。有5批次食品品质指标不达标,占不合格总数的13.89%,主要是部分食用油及其制品、调味品、糕点、炒货食品中过氧化值、酸值(价)超标。有4批次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占不合格总数的11.1%,主要是蔬菜中氧乐果、克百威、甲氰菊酯指标不合格,畜禽肉中检出恩诺沙星。
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已责成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消除隐患,同时,加大跟踪抽检力度,第一时间发布监督抽检结果,进行风险解读和消费提示,方便消费者选择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