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实现了玉米生物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延伸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为多年来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依托玉米资源优势,2003年引进了梅花集团后,2005年引进山东玉王集团,进一步扩大玉米原粮转化规模;近年来引进建设了华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河龙生物工程公司、开药集团等重大项目,年综合转化玉米能力达到505万吨。形成130万吨淀粉、40万吨味精、20万吨氨基酸、10万吨葡萄糖酸钠、3万吨黄原胶、1万吨土霉素碱、5万吨硬葡萄糖淀粉脂、14万吨玉米胚芽油、120万吨复合肥等玉米生物产品的生产能力,玉米淀粉转化率达到60%。梅花生物公司的普鲁兰多糖、植物胶囊、海藻多糖突破了日本和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内蒙古黄河龙生物工程技术公司3万吨黄原胶生产线位居亚洲之首,玉米生物产业市场话语权得到逐步提升。
从田间走进车间,从食品变成淀粉、变成酒精、变成味精、变成药品……时光流逝,感受变迁,这个曾经只能做食品的“大玉米”,现如今,已经“化茧成蝶”,实现了就地生产、就地转化增值,伴随着玉米产业链的拉长,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新亮点。
大玉米真正从田间走进车间,扮起主角,唱起大戏,要从2003年开始。当年9月15日,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味精项目在科尔沁区木里图工业园区正式奠基,成为我市玉米加工产业链条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开启了我市玉米生物产业新纪元,让通辽人逐步感受到了玉米在工业化深加工过程中巨大的增值效应。
为做足资源转化和延伸加工的大文章,我市不断开发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大力引进氨基酸、制药等精深加工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增加资源型产业效益。同时,积极推行高端化、精细化、清洁化生产,促进产业延伸升级、低碳化成长,着力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产业大循环”的循环发展新模式,玉米生物产业迅速做大做强。
我市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大玉米从食品到药品,实现智慧转型,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功不可没。
“正是玉王等企业生产出大量优质的淀粉,引来了内蒙古华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开鲁。” 白英文说,华曙生物公司主要以生产土霉素系列产品为主,开鲁县优越的招商软环境使企业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建成并试生产。为了给自己企业的产品就近找到“婆家”,华曙生物公司老总还为开鲁县介绍引进了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因为开封制药主要是运用华曙生物生产的土霉素系列产品生产强力霉素系列产品、庆大霉素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以及附属片剂、针剂等高端系列产品。这一“联姻”,不仅使企业实现了优势互补,更进一步延伸了开鲁县的玉米产业链条,让小小玉米粒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