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着力“四步走”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稽查执法工作
2017-08-16
绵阳市着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四步走”,扎实推进全市食品药品稽查执法工作。
一、“舒经通络”着力推进执法规范透明化。制定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标准规范,划定标尺红线,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一在加强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完善全市稽查执法层级指导、工作督查和案件督办制度,制定《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流程及工作规范》,做到稽查执法言行文明、程序合法、文书规范和裁量适度,实体与程序并重。二在加强部门协作。分别与市农业局和市公安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完善了信息互通、协作配合、风险评估、信息发布等食品案件查处联动工作机制。三在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案件走访、回访制度,开展案卷质量抽查和评查,落实行政案件信息公开制度。
二、“精准把脉”着力推进严查重治常态化。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特点,把握三个重心,切中病机,精准对症下药。一在薄弱环节细分析,违法苗头抓早。定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找准食品药品购进、验收、溯源、管理四大关键环节,严格执行《绵阳市食品药品日常监督检查要点》,对可能引发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行为,提早发现,提前纠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二在立体信息多收集,可疑线索抓细。牢牢把握监管检查、科学抽检、投诉举报三大稽查案源点,对案源线索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排查,不放过任何一条可疑线索,始终坚持问题有多少,案子查多少。加强“两法衔接”,对涉及刑事犯罪的,及时与市公安局和市检察院衔接,上半年共移送司法食品药品案件4起。三在咬定案源不松口,公正执法抓实。立足案件办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加强部门联动,借助业务及资源优势,实施案件查处闭环管理,不让一起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逃脱法律惩处,树立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公正严明形象。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药品案件519件,处罚没款401.38万元。
三、“祛邪扶正”着力推进共治共享实效化。注重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培育,创新工作方式,主动求“变”,提高公众谣言辨别能力并引导其有序参与监管。一是加强科普宣传,变知识为常识,提高公众认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设立《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播报》等专栏科学解读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理性认知。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3.15”、“3.31”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活动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正向引导公众有序合法维权。二是打造标杆样本,变抽象为形象,示范引领辐射。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药品诚信经营示范”试点创建,实现行业自律管理和行政部门监督的有效结合,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效率。三是严格兑现奖励,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联动效应。逐步完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奖励激励机制,2017年市本级奖励7起案件投诉举报人员,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食品药品执法打假积极性,努力营造食品药品监管善治新格局。
四、“内外兼修”着力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面对当前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三个重点,有效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着眼干部选好配强。选调遴选年轻干部,注重使用后备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把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敬业、爱事业、懂业务、能吃苦、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重要岗位,实现干部队伍“老中青”合理梯次配备。二是着重知识实践并重。邀请四川大学、省局专家学者公开授课,对全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8批次轮训,组织开展全市执法办案“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着力提升基层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三是着力队伍文化打造。开展全市优秀稽查干部评选、运动比赛、拓展训练等工会活动、文化活动、主题活动,激发干部担当意识、作为意愿,打造拼搏奉献、创新实干、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让干部尽快适应新形势食品药品监管执法环境、尽快进入角色、融入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