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群发展来看,漯河培育形成了以双汇集团、雨润北徐、源隆肠衣、天味公司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企业群体,以南街村集团、金龙面业、石磨坊面业、雪健实业、美宜家食品等为代表的粮食加工企业群体,以三剑客奶业、佳源乳业、永利乳业等为代表的饮料生产企业群体,以龙云集团、亿康工贸、桂馥农业等公司为代表的果蔬加工企业群体,漯河的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临颍南街村鲜湿面生产线
名企荟萃,凸显名牌品牌效应
为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漯河依托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九漯合作”、“校企合作”等技术研发项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90%以上的重点农产品和食品企业都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健全了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农业科技服务方面,组织开展了“五个十”农业科技工程,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漯河市委书记马正跃(右)到双汇集团慰问万隆董事长。王庆建摄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一个国民经济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内陆平原城市,漯河将主动适应农业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新形势,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致力打造“龙头带动、基地支持、特色服务、流通高效”的全循环、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格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擎起中原食品工业大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在新的起点再创新业、再展宏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勇(左)到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华宝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
漯河临颍亲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漯河市临颍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园区
●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全市规模以上肉食品加工企业18家,年屠宰生猪2000万头,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
以“农”字号标准化生产构筑“源头”安全关,共整理、推广各类农业标准238项,其中国家标准56项、行业标准86项、河南地方标准30项、漯河地方标准66项;建立小麦、玉米、生猪等8个农产品标准体系,建成各类标准化示范区127个;全市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覆盖率达90%以上。
漯河市副市长张锦印(左一)带队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漯河食品工业的强势发展,锻造出了一批驰名全国的食品品牌,使“中国食品名城”这张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漯河成为河南省首家“中国品牌城市”,临颍县、郾城区、源汇区3个县(区)被授予“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区”,临颍县成为全国休闲食品产业基地,享有“中国休闲食品之都”美誉。
以“工”字号质量监控体系打造“加工”安全关,把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监控作为市长主抓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行责任工程,把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各县区、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先后制定完善了《漯河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度》、《漯河市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办法》、《漯河市食品安全信用奖惩办法》、《漯河市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等7项制度,全面监管,严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
入驻漯河的品牌食品企业
民以食为天!中原腹地,天下粮仓,孕育着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坐标,一座快速崛起的食品名城——漯河。
●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
展开新世纪中原腹地的光辉卷轴,漯河正以“中国食品名城”的独特魅力向世人展示新的风采,谱写新的篇章。
目前,按照完善市级、健全县级、加强乡级检测机构建设的总体规划,全市初步建立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县检测中心为骨干,乡镇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为基础,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检验检测体系。市质检中心经过盲样测试,通过了质检能力验证,具有承检土壤、肥料、农药、农残4个大类、80个参数、118个项目的能力,年检测各类样品4000多个;库存粮食实现机械通风达100%,采用环流熏蒸技术的达25%,采用粮情电子检测技术的达50%,多数企业应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科学储粮技术,全年“一符四无”率达98%以上。
全市日产休闲食品3500吨成为全国第一,年加工饮料330万吨成为全省第一,火腿肠、冷鲜肉、麻辣面制品等产销量全国第一。
●国家森林城市
以“售”字号准入机制严把“市场”安全关,2003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2005年又成为全国唯一的所有县区全部实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的省辖市。
漯河以食品工业发展的卓著成效,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与此同时,漯河依托龙云集团、亿康工贸、桂馥农业等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在全市建成40万亩小辣椒、10万亩优质大蒜、万亩优质芦笋等一大批集约化水平较高的生产基地,培育出舞阳香菇、小村铺有机萝卜、大徐西瓜等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全市各类蔬菜种植面积达100.1万亩,年产蔬菜225.6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达868公斤,是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5倍,是蔬菜类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胡桥、美锦等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稀经济林,形成了铁炉葡萄、龙城鲜桃、新店草莓、大刘晚秋黄梨等一批布局合理、优质无公害的林果、苗种生产基地。
由此而来的是,漯河市精心打造的食品安全链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精准对接,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食品安全先进城市”、“食品安全优秀城市”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先进市”,成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市”,临颍县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王岗镇荣获“中国辣椒第一镇”称号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
●中国品牌城市
发展至今,漯河“中国食品名城”的知名度已享誉全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影响力遍及国内外,已成为展示漯河乃至河南食品工业成就、树立食品工业形象、促进食品行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进驻美国嘉吉、可口可乐、中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世界500强企业15家,统一、旺旺、华冠养元、雅客等行业百强企业56家,漯河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业集聚地,越来越多的“漯河制造”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
统计显示,目前,全市食品工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6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7个。2013年9月,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成功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一举由中国最大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发展市值突破1000亿元,列亚太上市公司500强第16位,双汇集团品牌价值高达497.02亿元,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541.6亿元,连续20年名列中国肉类行业第一,是“世界肉类组织金牌会员”。
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漯河拥有18大类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实现了食品工业的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产业国际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多个生产指数在省内外乃至全世界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