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太阳鸟时评 > 太阳鸟视点 正文
有机食品,无关“有机”只关“商机”
【】 【 2011-11-02 16:34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如何传承八旬老人的“一阳指”? ·“犀利奶”PK装腔拿调
·“师道迷失”拽着一群男孩在下跪 ·物交会的脱衣舞脱去了教育的圣洁(组图)
·恭喜没有被人捡到手机的万千潘局 ·官员咋轮番上演性丑剧?
·色官因暧昧短信被免职反让人纠结 ·“女公务员酒后被奸”源于权力撒野
吴江
有机蜂蜜每公斤358元、有机猪肉每公斤160元、有机杂粮每盒(268克)268元……近年来,一些食品包装上纷纷标注“有机”二字,并标榜“高质高价”。记者近期深入山东、广西等地调查发现,食品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冒牌货。(《新京报》11月1日)
同样是猪肉,普通的不过十几二十多元一斤,而一旦标上了“有机”身份,身价则立马翻个三四倍。放在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多发的当下,“有机食品”获得市场的青睐,也就并不意外了。事实上,尽管身价不菲,但有机食品其实并非贵得没道理,既然有机食品集无农药、无防腐剂、无污染、不破坏土壤环境等优点于一身,含有丰富的营养,更对人类健康大有益处。比起目前人们食用的大部分食品,有机食品在培育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农药、化肥、催化剂或添加剂,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这注定了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要比普通食品高很多,而产量却要低很多,“一分价钱一分货”用在有机食品身上,其实再恰当不过。
不过,假如真的认为瞄准了“有机”标识,多花了钱,便能吃得安心,吃到健康,恐怕是过于乐观了。既然是不是“有机”并不能从长相上被识破,而普通食品只需披上一件“有机”外衣,便可立马奇货可居起来,就连戴了戒指鉴别真伪的阳澄湖大闸蟹,到了市场上仍然满是安能辨我是真伪的“李鬼”,比戒指的造假门槛更低的“有机”标签,还真是难免“山寨”的宿命。
而现实中,除了普通食品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后,直接贴上假冒有机认证标志;甚至不乏认证机构甚至主动找加工企业花钱买有机食品认证;就连国家认监委也承认,目前有机食品监管体制还不完善,仅靠认监委一个部门很难进行“全覆盖监管”。然而,从监管部门到认证机构,再从认证机构到企业自律,原本应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有机食品”监管与认证流程,竟然漏洞百出,大摆“乌龙”,甚至本该作为有机食品“守门人”的认证机构,反而成了“有机食品”造假链条上的共谋者与造假利益的分食者。如此有机食品监管与认证,其实已与“有机”无关,而完全成了可以不择手段牟利的“商机”。
基于上述视点,当“有机标识”可以随便贴,甚至“有机认证”都可以免去所有严格的程序,只需拿钱购买。“有机食品”认证的漏洞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技术上的局限,而根本就是公然的欺诈与违法行为。只不过,当“有机食品”穷得只剩下“商机”,这样的“商机”迟早要露馅,也注定不可能长久。(四川新闻网太阳鸟时评)
我来说说 | 复制网址 | 邮件转发
[编辑: 徐言方 ]频道精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