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超市探访时发现,国内食品仅有部分品牌对过敏原进行了标注。奶类制品几乎都没有标注过敏原信息,例如伊利纯牛奶、蒙牛纯牛奶等,甚至有些添加了花生、核桃和麦片等常见过敏原的牛奶都没有标注;酸奶仅有河北新希望天香乳业的活润风味酸牛乳有明显标注,且标明此生产线上的其他可能过敏原。面包类大多标注了过敏原信息,例如宾堡、桃李、曼可顿等,而义利面包系列食品均没有标注。坚果零食类是缺少过敏原标示的重灾区,即使部分有标注过敏原的品牌也是问题丛生,例如黄飞红麻辣花生和好吃点饼干的过敏原信息和配料表并列,且字体较小难以分辨;乐事薯片的过敏原信息置于包装袋最底部,难以寻找;恰恰系列坚果食品仅标注不适宜5周岁以下儿童食用等。进口食品大多数都标注了过敏原信息,部分标注不明显,且标注方式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