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糖”这类网红食品热销,其生产、销售是否依法合规,却不得而知。如果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对“灯泡糖”这类网红食品进行有效监管,其是否涉嫌三无食品,是否损害消费者利益,便清清楚楚了。由此规范网红食品的产销,方能保障网红食品的安全,有效避免网友吞吃“灯泡糖”这样的冒险行为。
原标题:并非所有网红都是商机 一个新玩意——灯泡棒棒糖近日在市场走红。一款与真实灯泡的大小1:1比例的灯泡棒棒糖推出后,立即受到了网友热捧。一时间,网友纷纷在微博上晒出吃“灯泡糖”的照片,还有网友直播吞下“灯泡糖”后无法取出的过程。武汉一家食品公司半个多月已经卖出了2万多只“灯泡糖”。(12月25日《武汉晚报》)
“灯泡糖”的创意,据说来自这样一个桥段:一名患者吞了一个灯泡后,拿不出来,只好求助医生,而医院的护士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也想试试。灯泡到底能不能吞?于是乎,就有商家从中窥见商机,如法炮制出这种所谓的创意糖果——作为一款恶搞礼物,“灯泡糖”在网上卖得火热。
对于“灯泡糖”的消费体验,有人是要看别人塞进嘴里后难以取出的“笑果”,有人则是受好奇心驱使,心怀侥幸“挑战不可能”,自信这硕大的糖果不会在自己的口腔中“卡壳”,而实际情况是,多名网友将灯泡糖塞进嘴里后取不出来,只能等它慢慢融化。至于其安全性,早有医生已指出,“灯泡糖”一旦卡住将十分危险。卡在嘴里的灯泡糖会占满口腔、造成通气道阻塞,影响患者吞咽、正常呼吸。幸而,至今为止,尚未听说有因“灯泡糖”而发生不测的事。但“灯泡糖”的食用隐患,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对于推出“灯泡糖”的厂商来说,能够紧抓市场卖点,似乎也反映出其敏锐的市场嗅觉。只是,做生意除了赚钱,更得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担在肩上。只图做“短平快”的买卖,追逐眼球经济赚一把就走,并不是有良知、有担当的企业做派。
对于消费者来说,尝试“灯泡糖”这种食品,好奇也罢,从众也罢,都不是理性的消费心态。对于各种食品,明确其安全性,永远是首选,而非其他。如果仅仅出于哗众取宠的目的晒吃“灯泡糖”,万一出事,那可真是乐极生悲了。
对于推出“灯泡糖”的厂商来说,能够紧抓市场卖点,似乎也反映出其敏锐的市场嗅觉。但只图做“短平快”的买卖,追逐眼球经济赚一把就走,并不是有良知、有担当的企业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