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机会代表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94期社会班,在这儿向大家汇报我们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讨成果。食品安全是个老问题,是个老提出来却老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吃得放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也涉及食安监管机构调整,可见食品安全问题看似民生小事,实际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事关民心,事关国家治理能力。
对食品安全问题,我是门外汉,没有专门研究过,但我与在座的大部分同志有一个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我们都是消费者,都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受害者。所以今天我代表我们班级谈谈消费者眼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日三餐,我们消费者首先面对的就是吃什么,那些能吃,那些不能吃。我归纳了一下,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主要有三类食品:
一类是有毒食品,如毒豆芽、毒油条,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三聚氰胺牛奶、苏丹红鸭蛋、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等。
第二是变质食品,如过期或不达标,受到污染,过量使用添加剂(图)等等。
第三是垃圾食品,最常见的是街边小摊,小学生放学后在校门口附近流动摊贩上买垃圾食品吃。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引发了家庭式“食品安全焦虑症”,吃荤的怕有激素,吃素的怕有毒素,喝饮料怕有色素,喝水怕有有害元素。
这些不安全的食品是怎么产生的?我们班通过深入讨论分析,发现在食品安全的背后站着三个人,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生产经营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是政府管理者。
1、生产经营者的违规生产经营是最根本的原因
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有些生产者没有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不顾消费者的安危,滥用添加剂,甚至用工业原料生产假冒伪劣食品。高额利润的驱使,违法成本低,滋长了那些唯利是图者的投机心理。
2、政府管理者的监管不力
管理者是食品安全的保护者。但一线监管力量薄弱,多头监管造成监管虚化,地方保护主义、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过程管控不严。
3、消费者观念的错失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受害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缺乏鉴别食品安全的知识;有些消费者贪图“便宜”、“实惠”的食品,或者不识货、只图外观好看,在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后由于缺乏维权意识,又投诉无门。
二、怎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前不久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双安双创”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共治共享,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刚才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应该从政府管理者的监管、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消费者的自救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政府管理者要强化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建立统一、专业的监管队伍。消费者在一线,执法力量要向一线倾斜。
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机制。通过事前的生产经营许可、事中的监督抽查以及事后的违法处罚,履行保证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举个国外例子:美国食品监管机构会聘请专家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三是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一旦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应根据违法性质、程度,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赔偿,对违法生产形成威慑。如“醉驾入刑”就是例子。
四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及时公开信息,充分调动广大消费者、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设立食品风险预警,建立食品安全举报有奖机制,为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问题决策提供平台。
五是建立食品量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引入第三方监督力量,把违法生产经营者列入失信黑名单。
2、生产经营者要坚持底线意识,诚信守法
一是生产经营者应建立食品安全制度。提供与食品相关的信息,如食品成分组成、生产日期、保质时期等。
在法国,其食品共有4种官方认可的质量标签:红色标签、特殊工艺证书、生态农业产品标签和产地冠名标签。在食品标签上,除了产地、成分、口味、制作工艺、生产日期、有效期、荣获奖项、价格等基本内容,还能提供很多其他信息。)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使食品的生产全过程都可追溯。
在德国,消费者可以在商店通过电脑查询商品追溯码上的信息,清楚地知道手中的肉肠是哪个地方哪个企业生产的,甚至动物由哪个农场饲养和提供的。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迅速地追溯责任。
三是建立行业自律公约,清除害群之马。要发挥好食品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要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窝粥。像之前发生的国产奶粉事件的家训就十分深刻。
3、消费者要尽责自救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环节,所以消费者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作为。
一是提高认知水平。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过分追求食品的外观和口感,如面粉越白越好,木耳越黑越好,西瓜越甜越好。
二是提高自我保护水平。不贪图便宜,不买来路不明的食品,管住自己的嘴。
三是提高参与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风险交流,抵制和举报假冒伪劣食品,使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企业失去市场、自然淘汰。
(作者:陈莺强 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94期处级干部社会班学员、福建侨报社社长、总编辑)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热点推荐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