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对“五毛食品”进行了界定,即单价为“五毛”左右的调味面制品(辣条)、豆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膨化食品、糖果、饮料等小食品,因其价格低廉,口感辛辣刺激,色泽艳丽,受到儿童、青少年青睐,但其可能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的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
按照通知要求,各地接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安徽省食药监局部署从5月17日起在全省开展为期两个月“五毛食品”整治工作,开展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的现场检查、监督抽检和案件查处,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注重以点带面,将整治重点区域由校园周边延伸到生产集中地、小作坊和批发市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源头性问题,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杜绝监管漏洞和盲区。
“对检验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督促销售者下架、停止销售、退回或销毁,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被抽样单位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将不合格食品情况通报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安徽省食药监局要求,接到通报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立即开展对生产企业的核查处置工作,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从严查处,并依法及时公布相关信息。
河南省则在“清理无证无照、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严惩违法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治理,严格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采购使用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经营售卖来源不明、标识不清、“三无”(无厂名、无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中文标识、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及不按照产品标识贮存条件保存低温食品等违法行为。河南省要求做到校园及周边食品生产经营持证率100%、违法食品摊点取缔率100%、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立案查处率100%。
目前,各地整治行动正在开展中。不少家长呼吁,监管部门要强化联动整治力度,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注意周边食品安全环境,发现违法商家要及时反映情况;食药监部门要加强源头治理和排查整治,尤其是对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周边更要增加监管力度,发现涉嫌犯罪的线索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并会同公安机关追查涉案产品销售流向,切断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黑色利益链”。
“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积极推行‘放心餐’,给孩子提供健康卫生的早餐和中餐,同时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和膳食安排,让孩子吃得健康。”王云飞说,没有购买力,市场没了需求,孩子们的舌尖安全也就会自然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