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长期以来,小作坊由于多、小、散、乱的特点,始终是食品安全隐患的高发区。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该委联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了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长期以来,小作坊由于多、小、散、乱的特点,始终是食品安全隐患的高发区。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该委联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了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将于201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小作坊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难点
根据标准规定,食品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生产者。具体来说,固定从业人员不超过7个人,除了办公、仓储等非生产加工场所外,生产加工场所的使用面积不超过100平米。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场地简陋、设备简易、管理简单,长期以来食品小作坊一直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
近几年来,浙江一直在开展食品小作坊的整治,整治之初,全省调查掌握小作坊总数为15213家,其中65%属于无证照经营。经过整治,关停近8000家。该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7年底,浙江建档的小作坊总数为7194家,主要涉及豆制品、茶叶、米面制品、糕点、炒货、酒类等传统食品行业。
对食品添加剂要专人专柜管理
有需求就有存在的必要,也不能总以关停来消除隐患。因此,立足浙江食品小作坊行业生产现状,省卫委联合省食药监制定了《规范》,其各项内容既满足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需要,又指引和推动小作坊整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记者在《规范》中看到,涉及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如虫害控制、个人卫生控制、清洁消毒等方面,《规范》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为控制食品原料,防止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规范》提出,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根据国家法规要求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保留相关票据外,还明确规定了小作坊对于添加剂要遵守计量工具称量使用、专人专柜管理以及加贴标识等要求。
食源性疾病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为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规范》规定,直接入口食品加工场所的原料清洗与加工区、生食与熟食区、内包装与外包装区宜进行有效分隔。
此外,在《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正式实施前,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陆续开展针对基层监管人员和所有食品小作坊业主的培训,加强对小作坊的检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