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告双方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专家预测,该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将增加50%,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1%和0.3%。我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应该怎样估价这一世纪性商机?中国食品行业进军东盟有哪些优势和基础?各地政府、组织和食品企业如何作为?记者就此对近年开拓东南亚市场颇有招数的四川省有关方面进行了采访。
之一:高层合作
事实证明,会展最便于向对方展示经济实力和产品要素,最能够促进双边交流。去年年初四川在越南举办了有上百家企业参加的“四川商品博览会”,年底又举办了“四川(金边)商品博览会”,包括食品在内的“四川造”成交额分别达3600万美元和1800万美元。去年中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则引来东南亚的70多家知名企业,各方食品企业都有收获。
国内食品企业应该知己知彼,以己之长补其所短。如新加坡自然资源极其贫乏,农副、水产、肉类和罐头均需大量进口;同时该国是自由港,对生鲜鱼、肉类产品的进口经营是放开的,该国的食品供应计划采用多元化制度,对食品来源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接受性,这就为中国冷冻肉类产品出口该国提供了机会。越、柬、老、缅等国工业化程度低,中国的几乎所有加工食品在这四国都有消费需求。处于第二梯队的东盟国家虽有一些传统食品工业,但门类较少,食品产品结构单一,诸国众多华人对有地方特色的中国食品产品、餐饮有旺盛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文莱、老挝等国政府已把食品加工制造列入重点发展的行业,这就为中国食品机械和包装行业带来了商机。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现已发展成10个成员国,它们是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就经济发展而言,东盟10国分为三个梯队。
有政策
之二:会展开路
之三:投其所好
有基础
其一:食品先行,当仁不让
中国现在无人不知WTO,而对FTA(自由贸易区)即使在企业界也十分陌生。殊不知,WTO与FTA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的两大举措,自由贸易区建设也很重要。东盟各国早在1992年就决定用15年时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它们的FTA意识比我们更强,对FTA的游戏规则比我们更熟;我们要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与他打交道,必须像熟悉WTO一样熟悉FTA,为此,可以向有关专家、向中国和东盟各国驻对方使馆的商务参赞处咨询。
跃马东盟三攻略
食品商机大、回报高
作者:胡建
综观东盟的食品产业,目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多数国家食品资源极为丰富。东南亚地理、气候独特,东盟各国盛产粮食、热带水果、海鲜、香料、棕榈油、禽畜产品、咖啡、茶叶、烟草等。泰国的大米,印尼的胡椒,越南的对虾,马来西亚的椰子、芒果等在国际市场闻名遐迩。二是大部分东盟国家的产业以农业为主,食品工业很不发达。像泰国正大集团这样的大型食品企业在东盟诸国中很少;印尼、马来西亚虽有传统食品工业,但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菲、越、老、缅的食品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而柬埔寨的食品工业几乎是空白,加工食品依赖进口。
对中国食品来说,东盟国家的食品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准入相对灵活,而且运距短。中国食品行业在那里无论是直销产品、投资办厂还是进出口贸易,会有更大的商机和更高的回报。在前不久举行的“四川(金边)商品博览会”上,四川的酒类、方便食品、调味品以高出国内数倍至10倍的价格被当地人一抢而空,当地商人也纷纷要求与四川食品企业合作,还与两家四川调味品企业分别签订了200万美元的产品供销意向协议。
目前,中国政府已与东盟10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此同时,“东南亚将随着中国的繁荣而繁荣”已成为东盟各国的共识,它们分别制定了对华经贸的法令、优惠政策,目前双方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
其二:强化FTA意识
东盟大部分国家食品原料品种多、产量大,劳动力价格低廉。而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工业门类齐全,企业规模大,科技实力雄厚,加工能力强,产品结构丰富,各省的食品产业还各有特长。中国与东盟在食品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东盟不少国家现在已经强烈意识到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中国开拓东盟市场,食品理当先行一步。然而遗憾的是,中国食品行业进军东南亚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却被机电、百货、服装、能源等行业占了先。这里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中国食品企业特别是西部企业总体上眼光和魄力不够,也是症结所在。刚刚确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是中国食品行业新的更大的机遇,食品行业应当仁不让,跃马东盟。
专家的三个忠告
东盟三方阵食品两特点
食品闯东盟的四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