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消费者尚未对基因编辑技术产生明显抵触,那些始终反对基因修饰的激进分子对于这次在 DNA 上动手脚的技术也持怀疑态度。加拿大 Biotechnology Action Network(CBAN)的协调者 Lucy Sharratt 表示,新的技术可能给食品供应带来意料之外的改变,因此需要更严格的监管。
农化巨头 Cargill 公司分管食品安全、质量和监管事务的副总裁 Randal Giroux 也因此表示,这恰是公司对基因编辑技术极其谨慎的原因。他还提到,Cargill 于今年 2 月宣布其将与 Precision BioSciences 携手研发更加健康的菜籽油,然而在监管者明确其决策之前,就其他公司基因编辑作物储存和运输的协定一直进展缓慢。
“我们确实想尽快看到基因编辑给市场带来革新,”Giroux 说,“我们想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们对这些产品的反应和接纳度如何。”
秘密的田间试验
其他农业生物技术大公司则更加积极,希望更简单的监管规则能加快研发。
Syngenta 种子研发的负责人 Dan Dyer 说,在美国,一种基因编辑作物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大概 5 年,远远短于基因修饰作物的 12 年。全球种子的部长 Jeff Rowe 则表示,目前 Syngenta 正在研究口感更佳、保存时间更长的番茄,计划在 2020 至 2030 年完成研发。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 DowDuPont 正在秘密进行高产蜡质种玉米(waxy corn)的田间试验。这种玉米通常用于工业目的,公司计划在明年春天进行商业发售。
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的生物系职工 Robert Wager 称,在为市场引入下一代基因工程食物的过程中,小公司将会成为紧咬大公司的强势竞争力量。
“对高校和小初创公司进入市场来说,缺少农业部监管是改变局势的重要因素,”他说道。
-End-
编辑:陈舒琪 校审:XHR
参考: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grains-tech-gene-editing/gene-editing-startups-ignite-the-next-frankenfood-fight-idUSKBN1KV0GF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