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最新初中英语单词:初一英语单词表(打印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企业 > » 正文

抓重点、攻难点、直击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保障食品安全

浏览: 来源:
翁庞网 南野灯 韩国 宋宝儿 观月雏乃吃屎 军婚很荡漾 金鼎价值 板垣梓 匡威鞋号 g28321 博客 我爱曲靖52新闻在线

    ●签订承诺落实责任

    ●安全责任更加明晰

    ●宣传教育更加深入

    为了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我市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关于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的通知》,并印发《2017年大连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成立了大连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领导小组,以市政府食安办副主任为组长,市公安局等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食安办,负责部署我市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各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0余家次、经营企业5000余家次,并要求企业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整治工作通告;全市联合执法17次,端掉会议营销等各类窝点15个,现场驱散参会人员5000余人;立案8起,罚没到账10.9万元;市公安局破获保健食品类犯罪案件4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打掉犯罪团伙3个、黑窝点16个,涉案总价值3000余万元;共监测违法广告37条,全部上报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移送市工商局保健食品违法广告1条,移送违法广告举报信件5封,震慑作用明显,整治成效显著。

第A03版:专题

    食品安全事关健康乃至生命,尤其是学校及其周边的食品安全,更是和每家每户的“心肝宝贝”息息相关。所以,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让重点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更给力,是每一个家长所企盼的。自2017年以来,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牢牢把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有利契机,不断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综合治理、抓好协调配合、强化监督抽检、注重宣传教育,有效压实了各方责任,形成了监管合力,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大连市政府高位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综合执法、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多部门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联动、措施联动,构建“三小”问题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按照属地政府主导、政府部门引导、乡镇街道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全天候”拉网排查,死看死守,坚决取缔街边烧烤、全面整治占道经营、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严格规范早夜市管理。仅2016年,全市主城区累计出动执法力量31.6万人次、执法车辆4.8万台次,清理占道经营5.2万处18.1万人次、店外店11万多处,取缔违法早夜市场(含马路市场)691处,清理露天烧烤1.6万处,没收烧烤用具4800余件,主城区户外烧烤、占道经营食品行为基本杜绝。全市排查无证“小餐饮”5919家,处罚400余起,责令无证单位依法立即停止无证经营违法行为,督促整改提高,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

    我市还采取多种方式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截至目前,共发放专题宣传册3万余份。印制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法律政策汇编》150本,并在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动态发布专项整治工作信息100余篇,在“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及《致全市广大消费者的一封信》,开展百场社区宣讲活动150余场次,通过电视台、广播共投放公益广告300余个,大连日报、国家局网站等媒体报道共30余次。依托街道社区和群众,积极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掌握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线索。今年以来,我市共接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投诉举报203件,受理120件,办结116件,查实8件,通过调解解决14件。对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进行事前教育,对以保健食品会议营销模式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保持高压态势。依托街道社区和群众,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作用,及时掌握会议营销情况和居民提供的线索,一经发现立即严肃查处。

    加强日常监管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是否经营来源不明、标签标识不全、储存条件不当、感官性状不佳、资质不全的“五毛食品”等。严查无证经营,销售过期变质、“三无食品”、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及常温存放冷藏冷冻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及时责令整改,依法调查处理违法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全市食品销售环节共有1079家校园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完成规范整治;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方式,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120家;“三无食品”“五毛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检查经营单位1117家,专项抽检105批次。

    大连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38所,其中普通高校30所,成人高校7所,高中阶段学校15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48所,幼儿园1136所,在校(园)生总数为112.7万人。近年来,在市、区(市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两级教育及各相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开展,规范有序,近三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为了贯彻落实《辽宁省学校食堂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及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学校食堂建设的通知》,市财政对区市县(先导区)建设学校食堂给予资金支持(按照500人、600-800人、900人以上的供餐规模,分别给予新建学校食堂30万、35万、40万元的补贴)。2014年、2015年、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学校食堂219个,市财政投入支持资金6988万元,新增供餐能力16万人,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

    ●专项整治形成震慑

    就在几年前,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也同其他城市一样,曾被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摊贩(以下简称“三小”)问题所困扰,街边烧烤、占道经营、违章建筑、早夜市脏乱差等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制约城市发展,公众饮食安全、身体健康也很难得到保障。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下决心整治食品安全“三小”问题,还公众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高位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打响“三小”整治攻坚战

    大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成果之五

    ●监督管理更加到位

    ●宣传教育营造氛围

    打建结合 整治“三小”顽疾


抓重点、攻难点、直击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保障食品安全

2018-11-22



    一是规范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并执行诚信承诺、进货查验、明示公示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度;二是推进校园食堂“明厨亮灶”建设,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管控,明确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须持证经营,严把食品采购关口,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三是认真落实大连市政府食安办联合6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两级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纳入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落实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责任,我市先后出台了《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了专项整治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等相关内容。市县两级监管部门对基层站所、保健食品销售企业(者)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及上门指导,采取约谈企业、以会代训、宣传引导等方式,确保保健食品销售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共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3000余份,全市共有2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主体责任落实工作;4596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其中4011家完成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完成率87.3%。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还确定了2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包含保健食品批发企业、专营店、医药公司以及部分药房合计377家重点销售企业名单,将其纳入省局重点食品销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软件管理。同时,与大中型宾馆、酒店、剧院等场地出租方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出租或提供场地供任何组织或经销商进行保健食品违法宣传及销售活动。


标题导航

  

    本报记者张丽霞

    我市将食品安全、营养和节约知识等纳入学生课堂教育的健康教育内容,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理念,促进学生掌握以《辽宁省食品安全核心知识》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学校食堂醒目位置公开监管信息,维护学生食品安全的知情权,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切度、参与度。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31”“12345”等投诉举报热线作用,鼓励公众投诉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及时核查处置媒体和群众反映的校园及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拳出击 严打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

    一盒“免费”鸡蛋、一场“专家会诊”、一次“体检赠送”、一声“爸妈”……在这些“暖心的关爱”中,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老人很可能掉进了精心布置的消费陷阱。我市各部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坑老”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安全监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能用上安全放心的保健食品。

    ●注重建章立制、抓好疏堵结合,稳步推进“三小”规范化建设


    校园周边小摊点屡禁不止,垃圾食品危害孩子们的健康;网购快餐背后是卫生条件极差的加工点,让顾客难以下咽;小作坊加工过期冷冻食品、罐头食品等问题,影响群众健康;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泛滥,掏光老人腰包侵害老人健康……这些顽疾、难点问题也折射出民生大问题。

    多措并举 强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控

上一版  下一版

    ●资金支持更加有力

    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食药监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难点,攻坚克难;加强组织协调,有序推进……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集体用餐更加规范

    大连市各地区各部门整治食品安全“三小”问题,坚持建章立制、分类指导,做到打扶结合、疏堵并举,全力以赴实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改善城市环境品质硬指标,想方设法保障百姓日常生活需求,切实履行好政府服务百姓的职责。一是建制度。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大连市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工作方案》《大连市小餐饮食品安全整规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大连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目录和大连市食品摊贩禁止经营食品目录》等制度规定。全市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努力实现“三小”管理布局基本合理、设施基本齐全、制度基本完善、安全基本保障的工作目标。二是抓规范。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实施“5+5+3+1”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即引导经营者落实诚信承诺、进货查验、明示公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品召回五项主体责任制度;抓好登记证明、事先告知及自查、培训、监督检查、质量安全问题处置5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小作坊取缔一批、规范化制度化一批、发展升企一批;制度上板挂墙、监管痕迹入盒、生产资料装袋。三是重监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1437个食品摊贩进行实名登记备案管理,监督指导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承诺、进货查验、明示公示、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品召回”5项制度,引导进入相对集中区域经营。监督指导早夜市开办者建立并执行“标牌公示、档案管理、巡场检查、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4项管理制度,确保销售食品质量安全。

    我市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每日对各学校学生午餐餐样进行公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至相关县区和供餐企业,同时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每年2次随机深入学校、配餐企业,对学校、企业落实食材采购、台账记录、加工流程、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进行实地督查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学校食堂和配餐企业为学生供餐,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要求学校按照《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规范学校食堂采购、进货渠道;采取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先进管理办法,认真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现场管理;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入食品加工操作和贮存场所,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