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帝最终命运走向何处,虽然未有定论,但是在巧克力消费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日,昔日巧克力老大金帝早已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官博:翻身无望 遭年轻消费者抛弃
中国食品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金帝所在的休闲食品板块是唯一下滑的板块——其上半年贡献营收1.98亿元,销售额同比下滑9%,仅占整个中国食品集团板块1.3%。与不断上涨的饮料、酒品、厨房食品等同门业务相比,这份成绩可谓糟糕。
国内巧克力市场进入"外资时间"
“金帝在中粮内部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获得的营销、渠道等资源配套也最差。"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金帝的收入贡献率连年下滑,在中粮集团内部获得的支持相对薄弱,也不会输出太多资源去重新激活表现差劲的金帝食品,"反过来还要为中粮旗下的饮料、酒品输血,贡献渠道营销资源,长期以来形成恶性循环。”
至此,全球排名前茅的好时、费列罗、玛氏、雀巢等外资品牌或通过收购本土企业、或通过直接建厂,完成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
出品:中国网财经中心营销方面,在进口巧克力大刀阔斧的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金帝却异常低调,火爆的情人节、春节等节假日中,无论是电视、网站 抑或是地铁里,都很少看到金帝巧克力的宣传,商超里面的陈列也很少,相比之下,同品类的德芙、费列罗、好时巧克力则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电话:010-82081166-6059在创新方面,金帝还不如另一家国产品牌金丝猴,此前金丝猴还会走模仿道路抄袭费列罗推出过巧费罗,尽管为此惹上了官司,但至少看到其改变,而且今年以来金丝猴也逐步在婚庆市场发力。
专业人士认为,金帝衰落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其内部团队,让不专业的人去管理该板块,在创新以及渠道上并没有借助中粮,看不到显著变化。根源就是管理团队跟不上市场变化,老套的模式让其日渐迟暮。
涉事公司:中国食品
策划:田雨
资料显示,金帝是土生土长的深圳品牌,成立于1990年,后被中粮集团所收购,成为中粮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食品的业务板块之一。此前,金帝在中国巧克力市场表现不俗,甚至被称之为国产巧克力第一品牌。
英敏特的另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巧克力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公斤21.21美元,高端巧克力价格在每公斤40美元以上,例如来自日本的Royce"s价格高达119美元每公斤。
除了来自行业内的冲击,金帝的落寞或许还另有隐情。随着德芙、好时、玛氏等多个外资品牌巧克力生产商的侵入,国内巧克力生产商的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再加上巧克力整体销量增幅下降,以金帝为代表的中低端巧克力正在加速失去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巧克力整体销量增幅降至6.3%,和去年基本持平,但远低于五年前约20%的增长速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整体消费不振,但是也有细分品类表现突出。例如,独立包装巧克力和手工巧克力的年增长率都超过了7%,2014年4月-2015年3月,独立包装巧克力在新产品中占比48.5%,近三年来呈现向上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