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销售部经理马大吾地介绍,为了填补果洛地区无冷链物流、无肉制品追溯体系的空白,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设完成了二维码扫描追溯体系,解决牛羊肉流通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的问题,并建成了冷链物流运输体制,以保证冷冻牛羊肉的质量。
绿色食品在市场上价值的提升,最终反哺农牧民。
“这样也好,我们有绿色认证的三文鱼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销售额已达到六七百万,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带动了养殖户增收致富。”何乙布拉海木表示。
马大吾地告诉记者,公司年销售量达2000吨,年均扶助4家贫困区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户651户,将近2000人脱贫。
刘霞介绍,公司采用“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产业化模式,打造集“茶卡盐湖贡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链,一年销售3万多只,全部订单销售,为养殖户带来了较高的收益。
让绿色深入人心
作为青海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拳头产品——牛羊肉等,依然是本次博览会上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青海有机食品展区,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现场烹制的羊肉成为大家竞相品尝的美食。
“这羊肉是不是用特殊方法煮的?好吃,再给我一块。”“直接放点盐,花椒和生姜就可以了,其它的不用放。”“我可以尝一下这个羊肉汤吗……”
公司副总经理冶金云,被参展商和市民围着问长问短。
“我们公司的产品是有机绿色双认证,这几年每次参展都有我们的产品,我们有中国最大的有机牧场,光有机产品就已经获得两次金奖了,有意向合作的商家来了好几个,要做我们的代理商,有福州的,还有泉州的。说真的,我们很自豪,我们的牛羊肉,放心吃。”
冶金云的自豪是有道理的,博览会结束,祁连亿达的分割牛羊肉,第三次获得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海西莫河骆驼场的高原牦牛、柴达木福牛和茶卡羊在2018年元月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在这次博览会上,骆驼场的福牛肉获得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部门经理王作江有些激动,他感慨, “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养殖,以前在产品认证方面不太重视,认为这牛和羊本来都是绿色的,本来品质就好,谁吃谁知道,用不着认证。其实这理念是不对的,缺乏品牌意识,也让自己的产品缺少了身份和竞争力。现在我们不光从包装上进行设计,更是在头脑中深层次地认识到绿色品牌的市场魅力,反过来也让我们在质量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了解到,2018年我省明显加快了农产品认证进度。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主要在畜产品、牛羊及其深加工产品方面,并完成了129个有机产品的再认证工作。全省有机畜牧业认证环境监测面积达到6916.31万亩(1亩=0.067公顷),认证有机牦牛121万头、有机藏羊325万只、分割有机牛羊肉产品1061吨。
为了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广泛传递到人群当中,2018年4月,我省组织省内40多家从事牦牛、藏羊、冷水鱼、构杞、生鲜乳、油菜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三品一标”获证企业,携带产品启动了“春风万里绿食有你”宣传月活动,开展了绿色食品进社区、进学校、进超市、进企业等系列活动,让绿色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生活。
据悉,2018年,省财政还列支250万元,进行“三品一标”农产品新认证及续展补助。通过补助,推动了全省农产品安全质量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公信力,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示范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促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2018年,我省坚持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线,推动‘三品一标’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此次展会,也是我们省近年来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成果的重要展示。”王志亮说。(王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