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曲线入市
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正在井喷式爆发。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前瞻与营销模式创新分析报告》显示,从2013年开始,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年行业销售收入由1130亿元攀升到1579亿元,2014年超过1900亿元,其中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12%。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杨昆估计,2015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大概有2198.53亿元,2016-2021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0%-15%,销售额将从260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
在这个迅速扩容的市场中,产品主角是进口品牌。据亿邦动力网数据显示,2015年双11当天,保健食品类目网上销售排名前三均为海外跨境品牌,依次是圣卡斯国际海外旗舰店、chemist warehouse海娃旗舰店及GNC健安喜官方海外旗舰店。在当天销售额前十名中,国内保健食品品牌只有康恩贝及汤臣倍健。
广东省健康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咏分析,在这一轮保健食品牛市行情中,国内保健食品品牌的发展不尽人意。首先,国产保健食品商家多将目标客户定为中老年人,产品线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其他人群的需求;其次,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一些商家大量运用广告、讲座等手段,夸大保健食品效果、虚报产品成分等,影响国产保健食品的品牌形象。
国产品牌弱势,正好给了海淘和跨境进口市场巨大机遇。目前,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的保健食品龙头已经直接或间接进入中国市场。
以澳大利亚品牌Blackmore's为例,尽管公司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受益于2014年下半年中国进口跨境开放试点,该公司2015财年销售额较上年大幅增长36%至4.71亿澳元,全年净利润增长67%。Blackmore's虽然未公布中国区业绩,但根据其董事报告资料,中国市场贡献集团总收入约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5年,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入中国消费市场的海外保健食品牌中,约6成的企业都取得了业绩增长。其中,NBTY在2015财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增长达到269%,是业绩增长率高的企业。
争夺海外品牌
NBTY的火爆受到中国本土企业的关注。根据汤臣倍健公告信息,在与NBTY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中,汤臣倍健拟注资8000万到1.2亿元占股权60%,NBTY将原有在中国市场的自然之宝(Nature's Bounty)和美瑞克斯(Met-RX)两大品牌的业务以及跨境电商业务注入合资公司,持股比例为40%。
新设合资公司将由现汤臣倍健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晖担任董事长,CEO和主要经营团队也由汤臣倍健派出。汤臣倍健CEO林志成表示,汤臣倍健如愿以偿拿下了世界知名膳食补充剂品牌,跨出了全球品牌整合战略关键性的一步。
获取海外保健食品资源成为国内保健食品企业的重要市场战略。早在去年,合生元以63亿元把澳大利亚第二大保健食品牌Swisse收入囊中时,合生元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CEO罗飞亦表示,合生元利用现有渠道优势整合海外保健食品品牌,借此打进成人补充品市场。
除了保健食品、食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贸易企业、投资机构都火速接洽海外保健食品项目,争抢上游产品资源的直接代理权。比如去年京东与Blackmores达成合作;同仁堂国际与加拿大Factors营养集团实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