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一老一少’的食品安全,‘一老’是指面向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安全,‘一少’是指面向下一代的幼儿园、校园食品安全。”2月27日,在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视频会议上,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宇红说。
在保健食品方面,结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打建结合,标本兼治。首先要督促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大力整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非法传销,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标签标识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意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在学校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有条件的地区要实行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建立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及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抓好“两大三小”
“两大”是指大型企业和大宗食品,“三小”是指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
大企业体量大,市场占比高,风险影响也大,是食品安全的“压舱石”。要督促大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自查,主动监测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主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特别是要主动落实自查报告制度。今年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要达到90%。加强全程监管,督促大企业严格实施从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到出厂检验、运输销售全过程管理。要强化数据核查,把企业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作为检查重点,提高问题发现率,最大限度把产品风险消除在上市之前。
抓好大宗食品。肉菜蛋奶、米面粮油,这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些产品出了问题,不仅危害身体健康,更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国家和省两级先后部署开展了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食用油等专项治理,但问题依然存在。今年要一个问题一个问地解决,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科学评估整治效果,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抓好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我省“三小”条例发布已两年有余,“三小”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依然存在,要下气力抓,抓出成效来,继续推进“三小”规范提升三年行动。
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提升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二是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三是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李宇红还特别提到,持续治理食品安全的顽瘴痼疾。继续重拳整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达到“打得准、建得牢、防得住”的行动目标。各地要高度关注和大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和行业性风险,特别是一些食品产业聚焦度高、体量大、流通活跃的市和地区,包括小作坊加工聚集区,要突出高风险产品、特色产品,全面强化重点监管,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等系列集中整治行动,该建台帐的建台帐,该实行问题销号管理的实施销号管理,该成立工作专班或专项工作组的抓紧启动,确保突出问题整治无死角。要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防控,做到底数清、风险清,加强标签虚假标识、掺杂掺假等突出风险隐患的专项治理,严惩不法企业,严防发生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散装、临近保质期、冷藏冷冻、现制现售食品销售行为、食品展销会的监管。(记者 杨润勤通讯员 赵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