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蔬菜对保鲜的高需求,张立存咬咬牙连冷库也一并建了起来。“就地预冷保鲜、包装、加工,价格和质量都提高了,分拣包装一斤蔬菜可能会多花0.2元,但在销售时却能多卖0.4元。”张立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00斤黄瓜为例,一般大约会包含5斤左右品相不好、等级不高的“孬瓜”,倘若不进行分拣包装,100斤黄瓜都要按照1元/斤售卖,而分拣包装之后,95斤的“好瓜”能卖到1.2元/斤,被分拣出来的“孬瓜”也能卖到0.5~0.6元/斤。“孬瓜卖孬钱,损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农户能挣更多钱。”
冷库也让兰陵县圣卓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凤晓受益颇多。“去年的新蒜有的只能卖到0.7~0.8元/斤,元旦开始到现在,冷库里的蒜价格渐渐涨上来了,现在好一点的能卖到3.8元/斤,刨去储存成本也还是有赚的。”
在李凤晓眼中,深加工领域同样是要关注的重点。“今年估计前期蒜价会比去年同期高一些,至于后期价格能不能持续上涨,还要看脱水蒜等加工的量,加工的量大了,冷库库存量就会受到影响,价格就会出现相应的波动。”
不过,农业农村部蔬菜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张晶认为,今年大蒜面积缩减程度比预计的少,并且受天气条件较好的影响,今年单产可能会增加,因此大蒜价格大涨可能性不大。
身在主产区的李凤晓也有所感受,在他看来,周边蒜农种植调整面积并不大。因此,他将目光投向了加工领域,以期稳定收益。李凤晓透露,今年6月,他打算开始建深加工工厂做脱水蒜片。“这样能提高附加值,而且还能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