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我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
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
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将加速
非油炸方便面儿童安全手表珠宝首饰休闲服装小家电调味发酵品食品饮料软饮料乳品纺织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二是拓宽追溯品类;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四是探索模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农产品全球化程度提升
利用国外资源保障国内需求
由于中国和全球的供应日趋紧密,国内外的供给、需求以及库存的波动性变化相互影响在加强。一方面,我国从海外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和食品,已经成为很多农业国家和企业的关键市场。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对于全球食品和农业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还不及对矿产品价格影响那么显著,但在某些特定品种,例如大豆,价格影响力已经非常接近。
由于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整体的内在竞争力普遍弱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南美国家。于是,一方面,国家希望通过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以及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另一方面,国家也意识到大幅度增加国内供给的潜力有限,而消费需求却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稳定增长,因此,面对预期扩大的供需缺口,更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企业,除了关注国内市场的情况,也要具备全球视野,不仅要关注简单的供需,还要关注包括主要出口国的政治、经济、法规、汇率等诸多方面,并评估对自身业务可能造成的影响。
市场营销锁定千禧一代
相对于传统零售渠道,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额正逐年快速增长,而中国食品电子商务正逐渐发展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线上平台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分销渠道。全国运营的食品电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综合型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其特点是提供平台吸引食品、生鲜厂家入驻,具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另一类是垂直型电商平台,专注于食品及生鲜品领域,自行配送,具有区域性特征,例如中粮我买网、一号店等。
在电商平台销售的食品中,进口食品和生鲜食品增长潜力尤其巨大。目前,生鲜食品只占线上平台总销售量约1%。但是在过去的3年,生鲜食品已成为很多线上零售商的主要业务,销售量也随之飞速增长。此外,进口食品销量占据中国线上食品销售量的13%。
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正在逐渐实现商品零售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然而,电子商务的成功,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搬到线上,更在于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对产品的预期。目前,“千禧一代”,即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的年轻人群,占到中国总人口约30%。他们对食物品质和健康的要求更高,已经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群体。为了更好地开展市场营销,电商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调整线上产品以及如何有效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
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升级
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抬升,中国食品产业正在遭受“成本地板上升”和“价格天花板下降”的双重挤压,行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中国制造”已经丧失低原料价格、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倒逼中国食品产业必须直面30年来最艰难的转型期,即摆脱以依靠“同质化、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需要积极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重构企业商业模式。
部分食品企业正在积极主动地探寻突破的方向:一是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流程方面实施突破。比如,娃哈哈在生产车间的大部分生产设备上,都应用了工业机器人(300024),并且所有机器人皆为自主研发。机器人在生产上的规模使用,使从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的整个过程,更为便捷与流畅。二是融合“互联网+”实现跨界转型。比如,蒙牛与百度合作推出二维码可视化追溯牛奶“精选牧场”,将牧场放到了“云端”。三是以产品包装为载体逆向整合电商资源,构建消费者生态圈。比如,加多宝通过“金罐加多宝2015淘金行动”,改变了消费者消费快消品时的孤立状态,形成互联网生活圈。四是食业巨头与电商巨头合作,探索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运营。
细分领域集中度提高
非油炸方便面儿童安全手表珠宝首饰休闲服装小家电调味发酵品食品饮料软饮料乳品纺织产业进入加速整合期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行业的整体规模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到2014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整体收入规模达到了36,494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3296亿元。与此同时,一些食品细分领域的行业集中度也达到很高的比例。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食品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环节的发展能力还不匹配,决定了我国食品产业将进入加速整合的发展阶段。以肉制品产业链为例,在产业链的上游包括种源、饲料加工和生猪养殖,在产业链的中游包括屠宰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在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冷链物流、流通渠道和终端消费等,大致有8个环节。在产业链的上游,我国食品企业无论是种源还是种养殖,整体上基本处于一种小规模化、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很难满足现代食品加工业对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均衡性的发展要求。而我国食品产业链中游的发展水平和加工能力,基本与国际上同业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客观上存在着食品加工能力大量闲置的问题。从食品产业链下游来看,食品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远远滞后于食品产业发展需要。另外,在现代流通渠道建设方面,除一二线城市以外,也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标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