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企业数量减少,行业产品的产量和销售额均增长近30%,这说明行业企业仍旧在通过扩大产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在原料基地附近设立分厂等方式增加产能和销售额。
近日,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扩大会在上海召开。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薛毅代表理事会向大会做了主题报告。薛毅在报告中总结了5年来行业生产经营概况和特点。他指出,5年来,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得到稳定发展,行业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行业需重视环保问题
近5年来,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且不确定因素上升的阶段,国内各个行业不同程度地遭遇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也不例外。受国内实体业普遍下滑的影响,这一阶段食品添加剂的增长速率发展变缓。一方面,随着行业体量逐步增大,已经很难保持原有的高增长速率;另一方面,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食品工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这一影响也沿着生产链传递到食品添加剂行业,进而影响到行业整体经济效益。
返回产经网首页 >>
延伸阅读
5年来,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稳步提高,年均增长速率都在6%以上。薛毅强调指出,根据同期行业企业反映,企业的效益和利润却没有同比例增长,这中间有企业生产成本的增长速率高过产品价格增长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行业企业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产能过剩的品种越来越多,部分产品出口量下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越发激烈。为抢占市场份额产品价格无法同步上涨甚至保本、亏本降价销售,导致行业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也是部分中小企业被兼并或退出行业的原因。提高行业整体效益,是行业生产经营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行业企业不仅要在研发新产品、更好满足食品工业需求上下功夫,也应根据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生产和研发的要求,提供更加专业和精细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品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鲍小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薛毅指出,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在国内外都是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之一,其研发的新产品用于食品后都能够提高食品产品质量,使产品升级换代、增加花色品种或改善营养提高健康水平。近年来,行业通过创新研发大量食品添加剂和配料新品种,仅国家卫生部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就有37个(包括营养强化剂8个),新食品原料35个(包括菌种6个)。这些新品种的应用,大大丰富了食品产品的有益成分和加工生产的便利性,促进食品业开发生产适合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新颖产品。5年间,行业继续扮演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引领者的角色,研发并完成许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仅直接应用到食品工业产品和生产过程中,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有一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如,行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行业现已有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国家、省级研发(技术)中心或检测中心的企业20多家。这些企业包括如杜邦、安琪酵母、阜丰、山东保龄宝、山东龙力、爱普、晨光、河南中大恒源等。这些高水平工作站、研发中心的设立,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服务下游应用企业的水平,也有助于提高行业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为企业今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薛毅认为,在相对困难的经济环境下,以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体的各行业企业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地,各企业面对困难,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升级改造现有生产技术,研发食品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充分保证了食品工业发展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需求,扩展了行业在社会的正面影响力,保持行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争端频发,贸易壁垒增加,关税和出口退税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行业产品出口额没有下降。
据薛毅介绍,从2014—2018年,行业经历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幅波动的阶段,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国内各工业行业,也逐步从高速发展转变为稳步发展,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同样也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根据行业骨干企业上报的主要品种生产销售数据来看,5年来,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的产量从947万吨增长到12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3%;主要产品销售额从935亿元增长到116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0%;同期出口额则基本维持在36亿—37亿美元左右。行业生产经营的趋势是保持稳定发展,主要品种产量和产值波动不大,部分品种产能还处于过剩状态,少数品种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短时性紧缺,但很快就会恢复供需平衡,行业一直发挥着保障食品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行业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明显上升。薛毅认为,这种因环保加压对行业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