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链上预制菜|世界美食之都联盟(中国)办公室扬州揭牌,推动美食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行业要闻 > » 正文

保健食品问题缠身,专家:治本之策在于去除“保

浏览: 来源:
望实与君雄 创业板指 仁医金在中 华天科技股票 just dance blood-c 金雄镕 相亲对象是强硬问题儿学生

某药店的保健食品专柜。 高扬 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方法随之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年轻人多选择运动健身不同,很多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服用保健食品来实现祛病强身的美好愿望。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保健食品领域乱象纷呈,夸大功效、虚假宣传、不法营销、非法添加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不少老年人不仅遭受了财产损失,还遭受了身体损害,甚至延误了病情。如何对保健食品进行有效监管,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保健食品的“法律身份”

一提到保健食品,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爱不释手,尽管人们对保健食品的态度和立场两极分化,但不少人对保健食品的含义却未必真正了解。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的解释,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本质是食品,与俗称的‘保健品’不同,保健食品是一个法律概念,受食品安全法规制。而俗称的‘保健品’不仅包括保健食品,还包括一些保健器械,如按摩仪等。”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邱宝昌告诉记者。

中国保健协会原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张凤楼也曾公开表示,保健品与保健食品概念应严格区分,保健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定义,而保健食品有严格的法律定义。

记者了解到,与普通食品相比,保健食品被允许声称具有一些保健功能。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其中,允许声称的27类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辅助降血压;改善睡眠;促进泌乳;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众说不一的保健功能

对于保健食品的态度,记者调查发现,因人而异。

李先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父母都已年过七旬,对于保健食品,李先生并无好感,他表示从来不主张父母接触这类东西,因为他觉得吃这些不见得有好处。

赵女士刚刚步入知天命之年,因体检结果表明体内钙质流失严重,她开始有意识地服用保健食品,期望能够增加骨密度。

雯雯一直嫌弃自己肤色偏黑,听说维生素C有美白功效,她平时会补充一些维生素C片,也经常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最近一年她感觉肤色有些变化,变得白净了一些,但她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发挥作用。一直以来,雯雯的睡眠也不大好,她曾到药店买过标有“改善睡眠”保健功能的褪黑素片。“我觉得有一定的助眠效果,吃了以后,睡眠好一些了。”雯雯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药店一般都设有专门的保健食品货架,货架上方一般都用绿底白字的标签标明“保健食品”字样。货架上摆放的常见保健食品主要有各类单独的维生素及复合维生素、钙片、蛋白粉、褪黑素、蜂胶、鱼油、葡萄籽、减肥茶等。记者查看各类保健食品的外包装发现,上面标注的保健功能通常包括增强免疫力、改善肠道功能、改善睡眠、补充钙、增加骨密度、美容(祛黄褐斑)、延缓衰老、补充维生素、对化学肝损伤有保健功能、抗疲劳、辅助降血脂等。

记者还发现,一些常见的维生素片不仅出现在药店的保健食品货架上,在药品货架上也有,对于同一种维生素,身为药品的维生素和身为保健食品的维生素有什么区别?

“保健食品的优势在于,其原料都从食物中提取,是纯天然的,不含药物成分,可以长期服用;药品中含有药物成分,不能长期服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医师孙建平则指出,对于同类营养物质,药品要比保健食品更好、更安全。

而对于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差异,孙建平表示,“我个人认为,保健食品的特殊功能性更强一些,活性有益物质浓度更高一些,这些都是自然食物无法做到的。”

对于是否应该服用保健食品,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一家药店的一名药剂师表示,如果身体不缺少相应的营养物质,不建议吃,吃多了也不好。“要根据个人体质,看看自己身体里缺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购买保健食品时并不像服用药品那样,会有医生进行诊断、给出处方或者用药建议,该如何判断自己缺乏哪种营养物质呢?

对此,孙建平指出,常量营养物质靠膳食计算基本可以判断摄入量是否充足,但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否缺乏则必须通过生化检查才能确定。而对于不少人看重的保健食品成分的“纯天然”性,孙建平则指出,一种营养物质主要看分子式,跟工业生产和纯天然没有什么关系。

夸大保健功效,虚假宣传

根据保健食品监管要求,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主要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不法商家却动不动就说能“补脑降糖”,张嘴就宣称“包治百病”,经常进行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在保健食品领域的诸多乱象中,夸大保健功效、虚假宣传问题一直很突出,这也是监管部门长期以来打击的重点。今年7月26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聚焦的突出问题之一正是虚假夸大宣传。

今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食品安全监管政策解读及信息发布”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去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重点监管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特殊食品司司长周石平还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保健食品市场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夸大宣传,甚至吹嘘成神药欺诈消费者等问题屡禁不止。

周石平表示,自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案件5.8万余件(据不完全统计,普通食品虚假宣传案件占比达94%以上),货值33.2亿元。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截至3月1日,共立案4865件,案值达到51.7亿元。

而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两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涉及多起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事件:2017年12月查处的江苏省溧阳市溧城区勤孝堂食品经营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案;2017年底查处的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德马康之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向老年人虚假宣传、违法推销保健食品案;2017年底查处的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邬龙门市部违法发布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案;2018年初查处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马某假冒新闻报社名义从事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案……

隐秘的会销,给监管带来困难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