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广州9月23日电(郑斯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林洁)“2015年第十届石龙食品药品安全与法治会议”22日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以“食品安全与法治”为主线,与会嘉宾就如何做到“最严标准”、“最严监管”、“最严处罚”、“最严问责”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2015年上半年,我国稽查系统联合公安机关共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46081件,各地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药品的刑事案件87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万余名。其中,截至8月31日,广东省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6735宗,罚没款6384万元,捣毁窝点272个,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移送案件达935宗,同比增长252%。
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现场“问责”食品药品安全的问责制是否做到“最严肃”。钟南山举例齐二药厂假药“亮菌甲素”事件中,除了齐二药厂外,中山三院和医药公司都作出了赔偿,但唯独把药品招标进来的招标办完全“置身之外”。钟南山指出,中山三院之前用的药品用了几年都没有问题,但招标办指定医院采购齐二药厂的药品,最后导致出事。钟南山说:“最后招标办一点责任都不需要承担,那么食品药品安全问责制到底问责了谁!”
钟南山表示,应该严格的食品药品问责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制监管,否则不可能把食品药品安全管好。
中国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所副所长朱炯表示,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生产企业是标准执行最重要的一方,企业作为产品生产主体,标准使用主题,对产品是最了解的,“标准的严谨性、执行性更需要企业来共同参与。”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张晖提到广东近年将更多的监管力量向基层倾斜,食品药品生产安全的监管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和全程控制。今年7月31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均实行登记管理,“该条例的出台填补了食品小作坊、食品摊贩监管领域的法律空白。”但同时张晖也举例提到,广州作为饮食大省,全城共有100万家监管主体,而监管人员只有12000个,监管资源配比远远不够。
“监管人员应该在其位,谋其政,把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张晖表示,企业、行业协会和市场的力量也要参与到食品药品监管中来,社会共治方能更好促进食品药品的安全。
“政府监管应该是兜底,要把有限的监管资源花在刀刃上。”针对政府监管资源的配比,中山大学教授刘亚平提到。
今年10月1日起将执行的新《食品安全法》也倍受关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赵琦婷对比新旧《食品安全法》,从法院的角度指出最严厉的处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民事责任的承担上,规定了有七种主题要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为违法生产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的出租者和展销会的举办者、食用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网络视频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提供者、食品检验机构以及认证机构、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者、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等,要和生产者、经营者一并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首负责任制和惩罚性赔偿的最低数额限制为100元,:“一瓶矿泉水,过去就赔20元,现在要赔1千元,在民事赔偿责任上,增加了一些民事赔偿责任,体现了最严厉的处罚。”
赵琦婷还提到,新《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刑事审查优先,同时引入了行业终身进入制,因为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法的,就终身不得再从事相关工作。
据透露,中央有关部门将加大力度对严重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牵头正研究制定《对食品药品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届时,发改、财政、国土、金融、税务等十几个部门将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者的新上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融资贷款、纳税等多个方面实施限制和惩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