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过程中,几位负责人谈到品牌在创新路上的各种声音,他们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俞睿璇认为创新需要大无畏的精神。沈勤峰则表示,并不会因各种声音就停滞或等待,否则永远是个“跟随者”。
“这个过程我们尝试了很多,也会有不成功的经验,但不影响我们继续去做年轻化的事。”他说。而这个过程很难“复制”“借鉴”。每个老字号都是“个例”,有各自的领域、区域性和市场,面对的环境、竞争也不同。如果说老字号创新要遵守什么,他认为是“不能脱离品牌核心和文化”,同时还有“谨慎”。“毕竟是国有品牌,不能做伤害品牌和消费者的事,然后再做创新。”
老字号的转型创新背后往往存在更多压力。“知嘛健康”的创意从诞生到落地,花费了5年时间。这期间,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大兴生产基地先打造了包含36个消费场景的零号店,双井店的食疗和问诊场景都从零号店抽取复制。在俞睿璇看来,零号店就像积木,是原始样板,也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我们要先做一个样板,如果什么模式都没有打磨出来,就马上去开店,那太冒进了。”
开饮品店不难,可即便是听上去容易实现的目标,放在老字号里也有很多待解难题。采访过程中,俞睿璇感慨过几次“太难了,非常难”,“这5年时间最难的就是你要把你想的这个东西做出来,每一个环节都非常艰难。”
为什么难?“没有面向市场的时候,你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团队内部的问题。你还要考虑机制是不是允许跨出那一步。”徐炜认为这是中国传统型企业回避不了的问题。“大家都停留在原来的经验当中,不是不想去搞创新,而是难以跨出那一步。”
从第一支出圈广告到找准自己定位,五芳斋用一年时间试错。“这可能是很多中国传统企业很难做到的,怕栽跟头,很多机会就错过了。”徐炜感慨,很多老字号因为企业机制问题不敢这样“放手去玩”。
公司的结构和组织创新能力,是徐炜认为支撑品牌创新的核心要素。“老字号里决策层的认知非常重要,要有突破的决心,也得有放手交由年轻人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