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21年修正版(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法规 > » 正文

法德同治让百姓寻回“食品安全感”

浏览: 来源:
安吉的奇妙旅程 boraocut 大海热线主题曲 切糕歌 甜妞追逃夫 jianfutangjiali 徐税网 甘灵纹 创世神缘 宫妃殇之君虐倾城 海尔a600拆机 破案三兄妹 监狱战场   显然,食品安全监管只有“最严法规”还远远不够。食品行业作为特殊行业,如果不讲良心,不讲诚信,任何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再严格的监管也难守住食品安全。因此德治必不可少。所谓德治,就是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要求食品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应始终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构建奖励诚信、约束失信工作长效机制,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如果说法治重在外在的震慑,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培育诚信与规则意识,那么德治则画出道德底线,让那些唯利是图、触犯法律之徒,一次失德便会寸步难行,有助于形成内在的敬畏。食品生产经营者只有对每一位消费者负责,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将宣告食品安全违法的低成本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制造不健康不卫生的问题食品,用严苛的法律规定,进行从重从严处理。打破食品厂商的思维定势,出了食品安全问题还只想简单认错受罚,轻易过关。必须明白,法律是底线,如果漠视食品安全,就要付出高昂成本,破产倒闭也不在话下,就会搬起石头打自己脚,让 “高利润”的问题食品“高风险”化,倒逼企业诚信经营,自愿放弃既得利益。

  6月15日,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有关部委、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科普组织等500多名各界代表,围绕“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的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和热烈讨论。在启动仪式上,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现场公布了最新的食品、农产品、进口食品抽检监测信息及不合格产品企业名单,突出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鲜明态度,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进入全程控制、预防为主、透明公开的新工作常态。(中国文明网6月15日)
  因此,食品安全治理,即要以法,又要以德,守法是底线,尚德是标杆,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让人不敢违法;建立崇德向善公序良俗,让人不愿违法。我们相信:当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发芽,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建立,当信法守法、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践行的准则,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距离我们就不会太遥远。(梁霞)

  看似简单的食品买卖关系之中其实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社会信任,这份信任一旦受损,想要修复,那可是难上加难。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至今仍制约着我国奶粉行业的发展,“我们爱中国奶粉,但我们更爱自己的孩子”,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中国奶业协会称,三聚氰胺事件前,一线城市国外进口奶粉仅占20%,数年间,国外乳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一线城市已占到75%。由于透支市场公信,重塑市场信用绝非易事,国产奶粉突围艰难。而“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的“油条哥”刘洪安就是大力弘扬的崇德向善的代表,他坚持不用复炸油,“诚信”使他赢得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效益。政府的高额处罚和消费者用脚投票,让失信企业受到严惩,诚信企业得到尊重,才能真正还消费者以信心。

  今年草莓上市,“草莓含乙草胺残留或致癌”事件却闹得沸沸扬扬,人们谈“莓”色变,只能忍痛割爱,草莓严重滞销,价格持续“跳水”。水果能忍住不吃,对每天必需的食品,大家也都抱着“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可谓谈“食”色变,对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丧失了最起码的安全感。大头奶粉、地沟油、假鸡蛋、假牛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仿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常态,严重挫伤了“吃”的信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由此衍生了对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不信任,长此以往造成的连锁反应,已成为社会进步绕不过去的瓶颈。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想吃没得吃,但吃的东西绝对绿色纯天然,可现在能“吃得好”却又敢吃了。群众生活能够安心,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吃的安全首当其冲,必须拿起“法治”和“德治”这两大武器,激发和释放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潜能活力,共同重构食品安全生态,寻回老百姓的“安全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建立好“管”的体系,让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不敢、不能制假造假、以次充好,由此看来,确保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法律明确设定的权利、义务、职责和责任,能够为不同主体、机制和环节的协同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基础性意义,必须先行。令人欣喜的是,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将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当然,再严的法律,其生命力在于实施,在于落地,否则制定的再好都形同虚设。而这需要多方助力,首先法治应真正成为一种信仰,执法者必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司法公平正义构筑维护普通民众权利的坚实屏障,只有这样才能让大众信法,进而自觉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建立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共治格局,形成良性互动。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