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2 09:4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周阳
徐勃作为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代表与鄂尔多斯的青年学生分享青春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裴清波 摄
各地布局地方新型城镇化战略 将陆续出规划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2月31日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后,多省区亦召开地方新型城镇化会议,部署未来城镇化路径,其中黑龙江、甘肃等省已明确将出台省级城镇化规划。吉林省发改委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当地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园区整体招商开发等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吸引产业。
关键词:徐勃;岔路河镇;黑土地;青春故事;填报志愿
(记者 贺宝庆)一座融汇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元素的“混血新城”――中新吉林食品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吸引各国投资者关注,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的10多个项目陆续开工。
2011年,毕业前的那一年,徐勃先后三次来到岔路河镇,走街串巷,深入农家做调研。岔路河镇的夏季是一马平川的黑土地和一片绿油油的水稻,而到了冬季又成为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冬域之城,尤其是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无不深深的打动着这位南方小伙。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深刻影响着徐勃,他明白只有将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才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徐勃说,"我很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要做什么,我听从内心的召唤。基层是我熟悉的地方,我要用我的脚步去亲身感受吉林这块土地的热度。"
徐勃:扎根基层 让美丽青春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清华才子放弃高薪投身农村
徐勃来自农村,对三农问题一直非常感兴趣,在学校的时候他也是三农学会的副会长,专门学习研究我国的三农问题。他曾去过河北保定调研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到过北京的十多个工地,去过甘肃民勤县的沙漠,写过一些关于三农的调研文章。
中国产粮大省吉林打造“黄金水稻带”
“早育苗、早插秧、早收获、早受益”,在吉林省永吉县万昌、岔路河镇的水田区成为农民种粮的“三字经”,“大家都喜欢吃新米、早尝鲜,所以咱们就要早点育苗、整地、插秧,这里的大米可是远近闻名的好米。吉林省梅河口市以及永吉县万昌、岔路河镇等地都是国家绿色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吉林省优质水稻主产区之一,“好米”的名声远扬。
而在毕业时,徐勃却一份简历没有投过,一次企业宣讲会都没有去听过,公务员考试也没有参加,他用他的时间去学习了吉林省的十二五规划等文件。
刚毕业时,徐勃的确有很多选择,可以去企业拿高薪,可以去律所当律师,在周围的亲朋好友看来,无论如何,他都应该是留在大城市里。
参与讨论
我想说
"扎根基层,做一名实干家,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实现我的人生价值!"2012年,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的徐勃怀着这样的信念,背上行囊带着梦想,奔向未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放下身段扎根基层,将青春绽放在黑土地上。在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走基层的分享活动中,徐勃说,"青年人都是梦想家。向上向善,是最快乐的事情,最符合我们青年人的天性和追求。向上向善的青春是最美丽的青春,让最美丽的青春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基层的3年,从下坎村副书记到镇党委副书记,他走遍了全镇15个村的每个角落,撰写了4万多字的《岔路河生态经济文化可行性报告》;在对新加坡的招商工作中,他促成多个重大项目落户岔路河镇;作为一名江西老表,他将妻儿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下定决心要在东北的农村耕耘梦想。
清华才子、大学生村官徐勃在莲藕地里劳作。徐勃供图
2011年底,吉林省从清华引进毕业生到吉林工作,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兴趣和对东北自然、人文环境的好感,徐勃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填报志愿表时有三个机会可以在吉林省省直机关工作,但我只写了7个字:坚决要求去基层。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