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食安山东”品牌引领打造全国食安首善区
一场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正在齐鲁大地扎实推进。
我省自2014年4月启动“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以来,通过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食品放心品牌及示范单位,有力地提升了全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今年以来,我省食品抽检合格率均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食品生产环节抽检合格率98.1%,食品流通环节抽检合格率97.8%,端午节期间粽子产品专项抽检合格率100%。
随着“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的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的山东样板雏形渐显。
七道“令牌”剑指食品安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专门就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山东建成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
山东是全国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供应的重要基地,产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首位。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大计,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升级转型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越男说,建设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既是中央对山东的期待,也是省委省政府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和推进我省农产品、食品产业再上新台阶的一项战略。
2014年4月30日制订出台了《“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方案》,在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消费四大领域,开展了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三品一标”产品产地、规模养殖场无公害认证面积,培育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食品生产加工园区和龙头骨干企业,创建放心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品牌优势明显、域外扩张较快的知名大型餐饮企业等的攻坚战。之后,陆续制订和启动了“海上粮仓”建设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重点任务、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见、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县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等六个文件,促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建设。
品牌引领构筑食品安全链
食品是“产”出来的,把生产环节抓好,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提高,
安全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我省采取多项举措助推农产品、食品产业的发展。
在食用农产品、食品、流通和消费领域,广泛开展塑造优秀品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5个市和12个县开展了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活动;在食用农产品领域,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渔业、畜牧业示范园区创建活动;在食品生产领域,开展了放心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在食品流通领域,开展了食品经营示范单位和示范店创建活动;在餐饮服务领域,开展了餐饮品牌示范街区、示范店和学校示范食堂创建活动。
今年1月,我省提出,用3年时间,分3批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先进县活动,力争三年内,使80%以上的市、县创建成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示范单位。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两年来,我省先后开展了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和综合治理,加大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力度,实施了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实行“串并联”核查处置,不仅对当批产品采取处置措施,对同一批次不合格产品,关联其他批次甚至同一企业其它品种的,要上溯源头、下追流向,确保处置率和处置完成率两个100%。
为形成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今年我省又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三安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监管、执法、监测的无缝衔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015年4月至11月,全省开展的“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5159件,侦破犯罪案件22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19人,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业户6152家,吊销证照134个,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406件,有力地震慑了制造销售伪劣食品的行为。
放大“食安山东”的品牌效应
“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有力促进了我省食品产业的升级步伐,目前已有359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创建为“食安山东”示范企业,825家食品流通店创建为“食安山东”示范店,266条街区创建为“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示范街区,721家食堂创建为“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示范食堂,1076家餐饮服务单位创建为“食安山东”餐饮服务品牌示范店。
这些成就使山东食品安全在全国产生了品牌效应。国务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先后在青岛、威海召开座谈会、现场会,调研推广我省经验。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将有更高的目标和更为有力的措施。”马越男说,我省将通过完善责任体系、深化治理整顿和风险防范、规范监管执法、提升监管能力、深化示范创建、推动社会共治、加强自身建设等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到2020年年底,全省将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首善之区”。
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