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等传统订餐平台今后将“亮证经营”,规范责任,而新型订餐平台如何监管还有争议。南都记者了解到,即将出台的互联网食品监管办法可能包括:除网络订餐管理办法外,还有对互联网食品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办法。
“互联网发展迅猛,我们还有一些问题看不清”,崔恩学坦言,如跨境电商、微商如何定性?怎样监管?还处于观察、研究中。就像对“私家车能否接入平台,作为网约车运营”各持己见、争执不下,私家菜能否接入网络订餐平台或也面临同样的监管困境。
“回家吃饭”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官方部门暂未明确表态。南都记者致电“回家吃饭”公关经理李文静询问是否会有被取缔的可能,李文静回应“暂时不清楚,也不便透露”,该平台也与政府监管部门保持沟通。
立法思路多次调整 即将公布网络食品两个监管办法
在所有网络订餐平台中,最尴尬的或许还是“回家吃饭”。接入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等第三方平台的至少要求是有实体店,有营业执照和餐饮经营许可的商家,但接入“回家吃饭”平台的都是只有健康证的家庭主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互联网经营只是食品经营的一种方式,本质还是从事食品经营”,在食药监系统工作人员看来,监管部门目前的思路就是,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监管原则应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