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双汇开始股份制改造,“双汇实业”A股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双汇借此从河南走向全国,成为中国知名的大型食品集团。
2014年,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整合中美欧100多家所属公司,于2014年8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的万洲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实现了实业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
此后,双汇并没有停下产权改革的脚步。2012年,双汇集团母公司把65.5亿元净资产的肉类及相关业务注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在产权改革成功的同时,双汇在产品上也一直引领创新潮流。在漯河双汇工业园展品室,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好似一场食品博览会,除了熟悉的王中王火腿肠、鱼肉鸡肉类香肠,还有新潮时尚的萌宝牛奶香肠、跑酷兄弟火腿。讲解员介绍说,这里展出的熟食产品有200多种。
1994年,双汇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外资1.27亿元,成为当时中国肉类行业最大的合资公司。“我是靠外资的钱把双汇撬动的。”万隆说。合资后的双汇如虎添翼,产权更加明晰、机制更加灵活,陆续又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等16家外商投资,建立30多家合资公司,使双汇迅速做大规模,壮大了实力。
如今的双汇业务辐射全球40多个国家,确立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制品深加工三大产业全球第一的位置。未来,双汇将投身新一轮改革,进行全球化扩张战略、全球化资源整合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全球化食品安全控制战略、全球化精英团队战略,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记者陈辉郭海方
摘要
双汇的前身是国有企业漯河肉联厂,1984年,漯河肉联厂由省管下放到漯河市,当时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连年亏损濒临倒闭。下放后的第一项改革便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选举厂长。
双汇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
仔细梳理双汇的发展史就会发现,每一个关键步骤,双汇都踏准了改革的节拍。
2006年,双汇开启了发展史上最关键的一次变革:国有产权转让和战略重组。国有股权卖出了20.1亿元的价格,转让价格是净资产的3.52倍,实现国有资产增值13.43亿元,创下了当时国内国有资产转让溢价的新高。
在不久前公布的《福布斯》2016“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上,万洲国际列全球第666位,在食品加工类别中,万洲国际列全球第13位,亚洲第二位,蝉联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第一名。
加快产品创新,开发中西式、中高档产品,进家庭、上餐桌。加快流程创新,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和改造。用好互联网,建设生鲜互联网的新业态。整合全球资源,做好进口业务,做大国际贸易。推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实现产业与金融互补。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培养全球化经营团队。
分享到朋友圈
30多年来,双汇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使企业的根本制度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为做大做强做久奠定了制度基础。
双汇的前身是国有企业漯河肉联厂,1984年,漯河肉联厂由省管下放到漯河市,当时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连年亏损濒临倒闭。下放后的第一项改革便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选举厂长。万隆全票当选,成为双汇发展史上第一个被选出来的厂长,从此企业走上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双汇并没有满足现有成绩,双汇的“十三五”目标是产销规模翻一番,国内销售收入实现1000亿元。为此双汇提出六大发展措施,关键词还是改革创新。
入双汇发展,实现整体上市。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创下中美史上最大的并购案,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
标签:
去年底,双汇郑州工厂投产,生产Smithfield品牌美式培根、火腿、香肠,产品打上深深的国际化烙印。在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全球“十三食神”中,双汇掌门人万隆成唯一上榜华人。
万洲国际,还有一个国人熟悉的名字——双汇。从单纯卖猪肉到实现由生变熟的深加工,从传统经营模式到引进冷鲜肉,开创中国肉类品牌。谈及双汇发展壮大的秘密,“改革”二字始终绕不开。
“不改革,国有企业很难搞好。没有产权制度的人格化,很难激发出企业的内生动力、释放企业活力。”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生猪屠宰是市场完全竞争的行业,双汇之所以能发展起来,靠的就是改革、改组、改造。30多年来,双汇从产权改革、机制改革、股份制改造、上市、重组、国有股权退出、海外收购、境外上市等一步步走来,正是有了这一系列持续改革,才推动企业走出漯河、走向国际。
再改革,双汇国际化在路上
由此,双汇改革找到了新的着力点:新消费、智能工业、“互联网+”、金融、国际化。而这些,正是当今时代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