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引领,为“拔穷根”提供新力量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把这个新项目引进来后,与项目商签订合作协议,让总部运营基地落户六盘水,并于2015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李勇告诉记者,作为一项国家“菜篮子”民生工程,“中国网络菜市场”已在全国15个省份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建设,种养殖基地超过800万亩,为后续运营提供强力保障。
举全省之力扶贫,贵州蛮拼的
据悉,为力争早日实现脱贫摘帽,贵州省通过机制创新,让贫困家庭“换穷业、挖穷根、挪穷窝”。全省上下通过多年的扶贫实践,已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和成效显著经验:“毕节试验”、“晴隆模式”、“长顺做法”、“印江经验”、“威宁实践”、“迤那镇路子”以及六盘水“三变”等等。
正是因为有了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经验积累,该项目近期将完成在贵州9个市州云体验店的运营。“中国网络菜市场”项目运营经理左伟表示,依靠现有的信息技术,项目岗位需求呈多元化,将会逐步解决当地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留守儿童教育、带动周围百姓就业、留守老人等问题。
依托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毕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五星村精准扶贫“四看法”识别真贫。
张永志介绍说,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家里土地贫瘠产值低,外出务工多年也没到赚到什么钱。“不过,返乡回来看到家里比以前好,路也通了,就没必要再外出找工作了。现在,我每周就轮值1天班照看牛群,其余时间都非常宽裕,可以在镇上和周边村做些通村硬化路面的临时工作,贴补家用。”张永志说,其目前还处于学习了解养殖技术的阶段,有信心实现脱贫致富,对以后日子也有奔头。
记者这些天采访得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4大问题,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代省长孙志刚同时强调,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双战略行动,重在精准,贵在落实,“干”字当头。
精准扶贫,大数据技术能帮上什么忙?1月14日,在位于六盘水市的中国网络菜市场总部运营中心,一排排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数千平方米的大厅里展示着。这些数据,是“中国农业云大数据”与“中国网络菜市场”采取“1+1=1”的模式运营结合,以电商为载体、数据为基础,共同构建的全新农业电商产业链。
我们了解到,贵州正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全省“扶贫云”平台。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贵州走在全国前列,贵阳走在贵州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