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568个龙头企业舞动五大绿色产业
发布时间:2016-07-15 23:31:14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作者:陈治宽
7月10日,三都自治县交梨乡大坪村在2万亩水晶葡萄园举办葡萄节,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客商和上万群众入园采摘,当天签订葡萄销售协议5000多万元,100多辆大卡车浩浩荡荡运着葡萄出山。
村葡萄协会会长王恩文对记者说:“大坪村葡萄产业带动三都县种植葡萄近13万亩,每年为群众创收近5亿元。大坪村有百分之九十的农户靠种葡萄盖起了新房,百分之八十的农户建房并购买了小轿车,我家每年种葡萄收入30多万元。现在大家靠特色山地农业企业带动,都富起来了。”
记者在黔南州采访时发现,无论是都匀的毛尖茶、罗甸的火龙果、长顺的绿壳蛋鸡还是平塘的蓝莓,每个产业都有示范园区,每个产业都有龙头带动企业。
近年来通过“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提级改造,黔南5大“百亿、十亿”产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都匀毛尖茶品牌享誉天下。通过《黔南州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黔南累计完成茶园基地面积131.375万亩。2015年新建茶园32.175万亩,通过无公害茶园认证12.7万亩,投产茶园54.83万亩,都匀毛尖价值品牌高达135亿元。
二是蔬果遍开致富花。黔南充分发挥立体气候、生态环境及交通区位优势,狠抓扩面、提质、增效,促进特色优质蔬果发展。全州今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24.3万亩(次),实现产量560.43万吨,实现产值132.47亿元。继续加大三都水晶葡萄、长顺高钙苹果及罗甸火龙果等种植,完成水果新定植面积5.49万亩,全州果园面积达105.49万亩,比2014年同比增加5.49%,投产面积55.6万亩;实现产量52.6万吨,同比增长5.39%;实现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12.29%。
三是刺梨带来火红的产旅一体化。2015年新增刺梨种植面积11万亩,全州刺梨种植总面积达37万亩。龙里、贵定、长顺等开展刺梨花旅游节、刺梨果旅游节、刺梨酒狂欢节,使刺梨系列产品年创收20多亿元,刺梨产业逐渐形成产业化聚集效应。
四是生态蛋禽走进北、上、广等大城市市民餐桌。黔南以突出抓好长顺绿壳蛋鸡为重点的蛋禽产业,做大做强长顺绿壳蛋鸡品牌,绿壳蛋鸡存栏1302.99万羽,新增702.99万羽;加快推进三都、荔波等县为重点的香猪特色产业、平塘等县为重点的生态牛羊、罗甸县等为重点的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黔南州的绿壳鸡蛋、香猪、生态牛羊等签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行政、企业、学校食堂和超市大单,黔南成为我国多个大中城市的生态食品订单生产基地。系列订单产品年销售收入约60亿元。
五是打造中国苗药生产科研基地。依托黔地无闲草的独特生态环境和龙里“中国·谷脚苗药科技产业城”突出抓好中药材种植,推动特色药业发展。黔南重点抓好全省中药材生产重点县龙里、罗甸、独山中药材项目培育、实施和基地建设。全州去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19万亩,仅去年就新增17万亩,预计产值近30亿元。
黔南的5大山地特色生态农业,每个都有高标准的示范产业园区,一批通过扶持发展壮大的企业成为科学种植、产品深精加工和组织销售的领路人。当前,黔南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50个,其中省级园区41个(省级重点园区9个),州级园区9个。以精品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1个、蔬菜9个、茶叶9个、畜牧养殖5个、烤烟3个、休闲观光4个、水产养殖3个、中药材2个、粮油2个、花卉1个、加工1个;50个州级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50亿元,实现总产值350亿元,销售收入250亿元,销售利润120亿元。
这些园区,成为吸引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入驻的“吸铁石”。目前黔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68个,比去年同比增长14.75%。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0个,州级203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1个,销售收入5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龙头企业有230个。引进省外境外企业84个,引进资金30多亿元。入住园区龙头企业达330个,同比增长15%。龙头企业固定资产约为83.53亿元,销售收入74.65亿元。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