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流动摊位的“角色转换”
发布日期:2016-07-20 09:30:14 信息来源:平湖市
“16号!”这个数字对于来自江西的孙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孙意原是一名流动摊贩,摊位就摆在新埭镇的嘉兴广越服装有限公司门口,经营着一个炒米粉的小摊。为忙于生计,每天他都和其他摊贩们在厂区门口“抢摊位”,和综合行政执法队员上演着“猫鼠游戏”,从中引发出的乱停车、乱设摊及占道经营等问题也使得他们与企业、政府等之间的矛盾一直不断。
但自7月16日“新埭镇流动摊点疏导治理项目”启动后,孙意开始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在广越厂区西侧一处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疏导点上,共有54个摊位依次排列,摊主都曾是和孙意一样的流动摊贩。孙意的16号摊位占地面积7平方米。面积虽小,但基本满足了他的诉求,不用再你追我赶,也没有了交通安全等隐患,同时他们还成立了摊主自治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这个疏导点也叫“社企联动示范点”,是我市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创新和有益探索。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社会组织,搭建起“摊贩、企业、社区、政府”四方共商平台,试点建立“摊主自治委员会”,引导政府、企业、社区共同讨论“三乱”及衍生问题的治理,形成文明公约,通过商贩诉求表达和自我管理、自我督促,整合社会各方参与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和企业周边“三乱”整治难题,最终实现“共建、共创、共治、共享”的共赢目标。
“我们厂区共有2200多人,每天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部分员工喜欢去厂区门口的小摊上买一些小吃,这也给摊贩们带来了商机。但同时引发出的乱占道、食品安全等隐患也一直困扰着我们。”嘉兴广越服装有限公司劳工部副经理钱志强说。而对于孙意这样的摊贩来说,这样的摆摊也是“不得已”。“我在这里摆摊已经2年了,由于没有秩序,摊贩之间也经常会引发一些矛盾,甚至肢体冲突。我们也渴望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经营环境。”孙意说。
“像广越这样的问题其实不在少数,但涉及受众多,执法部门管理难度大。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了解到摊贩和员工们的诉求,考虑到人性化管理的原则,与企业协商,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服务,由社会组织牵头,搭建平台,充分征求各方意见,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新埭镇党委委员蒋平说,下一步他们将在广越试点的基础上,向其他企业厂区推广此类管理模式。
对于原来的流动摊贩来说,他们不仅不用再“东奔西走”,更是从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到了管理者。“摊贩自治委员会”的成立也吸引了众多商贩的支持和参与,通过诉求的表达、意见的反馈,问题得到有效回应,也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中。“这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机制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在行政推动无法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积极创新思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同时充分了解各方诉求,商贩自己参与管理,变‘强制管理’为‘服务管理’,变单向管理为互动多元参与,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自治、共治与法治的‘三治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何鸣宇说。
■记 者 李雨婷
通讯员 谢付良 钟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