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得紧,抓得实,落得快!”这是丹东招商引资的真实写照。“各县(市)区、经济区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胸襟和眼光,探索"共同开发、共建共享"产业园区的路子。”丹东市委书记孙兆林在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如是说。2016年春节过后刚上班,丹东即召开“项目年”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早早对“项目年”工作进行安排,全力推动企业运营和招商选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除了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种类丰富,这些年丹东在以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丹东临港产业集群等十大产业集群为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又先后发展了太阳能光伏、养生养老旅游、工业制造、大数据及“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只有科学做好项目规划布局,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才能形成"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支撑产业提升"良好互动的局面。”石坚说。
北京之行,丹东收获颇丰。中安融德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在丹东建设特色农业和养生养老产业基地;北京国测集团计划投资40亿元,在合作区浪头镇打造一个集朝鲜族民俗村、朝鲜风情一条街、朝鲜族歌舞表演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朝鲜族歌舞表演基地;由北京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策划设计,并由鸡西中兴集团投资5亿元,在振安区五龙背镇建设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温泉养生基地;江苏南京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现代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天津艾瑞斯集团拟选址在合作区仪器仪表园生产电梯及配件;天津通汇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蓝莓种植采摘及深加工的特色农业项目,以及建设日日顺健康水站项目;与清华大学达成两项协议,一是由清华大学为高新区作产业布局设计规划,二是黄海汽车与清华大学达成共同研发制造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客车意向;另外清华大学还提出韩国创意产业园的概念,与丹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北京大学合作在丹东建立国际化领导者项目培训基地,提升企业家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年培训人员预计5000人……
今年以来,类似的场景在丹东不断上演。“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必须拿出新思路、新方式,才可能呈现新成果。”丹东市主要领导表示。年初以来,丹东牢牢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招大引强、招才引智,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农产品(000061,股吧)精深加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升级,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强有力的招商引资不但拉大城市发展框架,注入产业转型新力量,更推动丹东经济走向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