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查工作立足长效监管,一是突出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在大检查期间,河东区集中力量拆除了困扰周边群众20多年的“唐口二号路”占路菜市场;南开区对辖区非法药品买卖市场和窝点进行了专项治理,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和平区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餐饮企业;宁河区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二是新型监管手段走向应用。三级监管网络建设基本完成,“明厨亮灶”“放心工程”建设工作快步推进,北辰、静海、西青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街监管模式;河北、北辰、滨海新区等区掌上APP、医疗器械监管微信公众号、量化等级评定、食药智慧监管云平台移动执法等新兴监管手段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部分制度和办法将陆续出台。目前正研究制定《天津市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天津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天津市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定》等制度,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争取在大检查期间公布。
督查保障突出
工作夯实突出
昨天天津召开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中期推动会,总结大检查以来的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图为大会现场。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三个必备要素:底数、问题、整改措施,大检查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一是基本摸清了全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底数。截至7月25日,共普查食品药械生产经营主体151069户,其中,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36723户,药品生产经营主体8135户,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为6139户,餐具消毒企业等其他类72户。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有证有照情况、无证无照情况以及“三小”进行了细化分类,制作了明细表。底数虽然是动态的,但基本反映了本市食品药械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规模。二是整改规范力度明显加强。通过普查发现了57类问题。对存在问题的生产经营单位分别按照依法取缔或吊销证照、停产整顿、责令整改或给予行政处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7月25日,责令整改9842户,停业整顿608户,依法取缔687户,吊销证照25户,新发行政许可5608户;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12件,罚没款215.69万元,立案查处药械违法案件78件,罚没款79.95万元。向公安部门移送了9件涉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三是大检查“三项重点工作”落实有条不紊。武清区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了食品检测中心,滨海新区按照重点工作要求,已完成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资金投入,目前正在招标和建设中,其他区的市场检测中心和快检站也正逐步建立。静海、河西、红桥、宁河、和平等区专职“村居”食品协管员已基本到位,其他区正在积极落实。
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方案要求,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推进,认真组织企业自查和区普查,大检查办公室密切跟踪督查,实现了高起步、稳推进、严督查,大检查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工作呈现出“六个突出”的特点。
长效机制突出
公众参与突出
原标题:实现高起步 稳推进 严督查(图)
责任意识突出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各区、各部门把推进大检查工作作为打造有天津特色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有力抓手,高规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检查工作要求。各区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推进工作小组组长,制定实施方案,河东、北辰等区的书记多次带队进行实地检查,东丽、宝坻等区的书记、区长、副区长普遍通过听取专题汇报、召开工作推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大检查工作。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从市场监管系统和市级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大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二是落实上全力以赴。各区和各部门动员全部监管力量,采取市场监管所与街道、社区居委会协作,建立联合检查组,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方法开展大检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阶段性工作。三是工作上结合到位。各区、各部门把大检查工作同食品安全宣传周、夏季达沃斯论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海河教育园区深入推进高校A级示范食堂建设成效显著,蓟州区开展农家院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平、西青、津南、宁河四区在此期间顺利通过国家食品安全城区中期评估,推动天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走上新台阶,促进了天津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创新思维突出
天津在机构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先列,这次大检查实际上也是对机构改革成果的一次大检验。一是工作推动上首次实现了党政同责。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在天津食品药品监管历史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市领导对全力抓好食药安全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检查规模上首次实现了全过程全覆盖。此次大检查首次覆盖了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经营、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进出口食品、药品生产、药品流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等九大领域的“四品一械”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检查依法取得主体资格、经营资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控制等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范围涵盖了食品药品安全各个环节以及近年来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还针对“三小”建立专门台账,按照“引导规范一批、限期整改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查处取缔一批”的原则加以治理,有利于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三是检查方式上首次实现了“多兵种协同作战”。大检查按照“企业自查、各区普查、专家抽查、部门督查、市级核查”五大步骤进行,同时发挥专家检查和检验检测作用,通过抽查抽检发现深层次的风险隐患。
(责编:费智慧(实习生)、魏炳锋)
市大检查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为顺利推进全市大检查持续深入,采取了多种手段确保效果追踪。一是制度保障。研究制定了大检查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情况通报、督查指导等工作制度,特别是制发《大检查工作推进实施安排》,将各阶段重点工作细化为20项30条具体任务,分别提出工作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及需要上报的文字材料,便于基层实际操作。二是指导有力。大检查办公室与市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对各区、各部门提出的近70个政策、法规性问题,以6期业务指导的形式进行答复,确保政策指导的及时性。三是反馈及时。大检查办公室召开工作例会8次,各区、各部门召开例会400余次;制发大检查工作专刊50期,内容涉及大检查相关会议精神、市推进工作小组办公室、各区、各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成效和亮点。四是督查到位。督查工作贯穿企业自查和各区普查阶段的始终。共开展了四个层面的督查工作:一是大检查办公室先后14次深入各区进行工作督导并形成督导报告;二是市级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行督查,市场监管委组成四个督查组,分别对全市各区食品药品大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和指导;三是专门抽调市市场监管委稽查总队食品二处作为大检查专职督查机构,与市级各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按业务条口督查,目前已与市建委联合督查河西、南开、河北、红桥、河东区的20个在建工地食堂,对发现的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四是大检查办公室与新闻媒体联合进行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