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的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宣贯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是宣传贯彻7月1日起施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深入理解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科学认识,交流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老龄化社会慢慢逼近,以及人们对临床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潜在市场巨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滕佳材在致辞中表示,大力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特医食品的科学监管和规范发展,新颁布食品安全法明确了特医食品的法律地位,并按照特殊食品实施严格管理。
滕佳材强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给予特殊人群特定疾病状态下的营养支持与保障,其涉及种类较多、组分较多、工艺复杂,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目标人群的健康安全。因此,一定要落实好中央关于“四个最严”的管理要求,质量安全须臾不得放松。
滕佳材提出,当前中国特医食品正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机遇很多,挑战同样很大,要切实迈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第一步。他要求,行业企业要更加重视自律与规范发展,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切实做好生产经营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提高研发能力,设计符合特殊人群切实需要的产品;高标准建设生产场所、合理配置设备设施、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过程把控,做到不打擦边球、不投机取巧、不炒作概念,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产品,确保中国特医食品产业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以健康的步伐推动健康中国之路。
为让企业更好的理解注册办法,国家食药总局食品一司二处处长于薇和保健食品审批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解读了注册程序,强调申请特医食品的企业必须有自建厂房,生产过程必须严格规范。但在2018年之前,特医食品的企业还将会有一段并不好过的“过渡期”。据了解,由于目前全部在国内生产的特医食品都需要重新注册,为制作成符合新标准的样品,各企业都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并进行一系列改造,如果各企业不能在2018年前准备完毕,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的“断档期”。特医食品被行业普遍看好。今年以来不断有分析师预计,“特医食品将是继药品、器械之后的大健康领域的第三片蓝海,特医食品行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但也有人担心,由于国内企业进入特医食品产业较晚,技术较为落后,自主研发能力较为欠缺,对功能配料的选择存在盲目性,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因为看到了未来前景也在进入市场,未来产品同质化现象可能会严重。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协会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第一个全国性食品行业组织,旨在建立一个政府指导、会员共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专注于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业的社会团体。未来,协会将紧紧围绕总局的监管要求,积极搭建桥梁,做好行业服务,努力为推动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