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一个标签”,正规进口肉类外包装上一般有中文标签,标明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如发现包装和标签上均是外文没有中文,千万不要购买。
8:装箱单,发票,贸易合同
6:原包装标签样张一份,中英文标签样张三份
(文章原标题:质检总局:所有种类进口食品均不达标 看哪些“最”不能买)
大数据统计显示,从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产地上看,排在前十名的产地分别为:中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泰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法国和德国。
5.寻求报关公司代理为其进行办理商检抽样报关等事宜。
统计显示,2015年1月至10月,进口食品被检出不合格的前十大原因是:标签不合格、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过保质期、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水分超标、未提供所需证书、霉菌超标、品质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这10类不合格食品为1282批次,占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数的54.6%,超过一半。
2.进口商需像国家工商部门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
5:产品在其国家(地区)注册和批准销售的证明
4:生产商产品检验报告
3.中文标签。超市购买的进口食品应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中文标签;海淘、代购的进口食品则没有中文标签。
进口食品的渠道有哪些?
二看“一个单证”,购买时可要求商家出示进口肉类相应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能出示或提供的不要购买。
9:生产日期
3:生产商成份列表
2.奶粉也是重灾区。
不合格进口食品问题之最
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是进口食品中被关注的焦点。“十二五”期间,乳粉年均进口量突破100万吨,约占国内乳制品供应量的两成左右。婴幼儿配方乳粉年进口量增加了2倍以上,2015年达到17.6万吨。林伟介绍,在婴幼儿配方乳粉方面,有15个国家的67批不合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检出。这67批婴幼儿配方乳粉主要来自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等15个国家。这些产品涉及一共133.6吨、217.6万美金。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标签品质不合格、污染物超标等等。
2015年以来,多款新西兰的奶粉及奶制品就登上不合格榜单。其中,由玛氏食品(嘉兴)有限公司进口、新西兰“FONTERRA LIMITED”(恒天然集团)制造的两批共150千克的脱脂乳粉,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新西兰Green Valley Dairies Ltd公司的三个批次嘉仕堡巴氏杀菌乳大肠菌群超标,2265公斤全部销毁。
1:官方原产地证书
2:生产国官方卫生证书
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规定,做了退运或者销毁处理,未流入国内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所有种类进口食品均不达标 进口食品的渠道有哪些。进口食品是指非本国品牌的食品,通俗的讲就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食品,包含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并在国内分包装的食品。但是并不是进口的产品就是好的,近日爆出所有进口产品均不合格。中金网8月24日
小贴士:买进口食品要学会“三看”
1.进口饼干问题最多。
此外,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砷超标、超范围使用苯甲酸、铜超标、违规使用化学物质酸性红、山梨酸超标的现象也不少。
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建议,“正规商家一般可保证产品来源和运输、贮藏条件符合安全要求。”比如选购进口肉时,可以通过“三看”来鉴别该食品是否来自正规渠道。
在进口不合格食品信息中,有21家食品生产企业被披露的不合格批次数在10次(含)以上。排在前十名的进口制造商里有4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
相关阅读
进口饼干不合格最多,高达243批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及标签不合格等,是其主要原因。
1.进口商必须拥有海关及检疫的进出口备案。
消费者最迷恋的进口乳制品(包括洋奶粉、进口牛奶等)也有171批次上榜,排在第四位。
产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不合格食品最多,达601批次,占25.5%,超过总数的四分之一,成为进境不合格食品的“重灾区”。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多次发布台湾食品警示通报,如台湾糖果违规使用甜味剂,台湾永和豆浆被检出转基因成分的质检信息等。
所有种类进口食品都不达标
进口食品报关资料
4.产品得到允许后发货需办理标签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