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2021年修正版(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食品法规 > » 正文

全球科学家共识:经评审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等同非转基因食品

浏览: 来源:
卫青字 瘟血巨魔 文涛拍案为什么停播 问答无用 沙织 问答无用沙织 翁婿醉酒 我的痴儿夫君 我的老婆是警察局长 我家狐狸狗

  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还表示,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转入什么基因,表达产物是什么,如何监管。就像原子能利用技术,既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作为杀人武器;也可以用来发电,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际上对转基因技术普遍采取了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将风险达到最低并可控。我国也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法律的形式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管理,保障这项技术为我国服务。

  近年来,像许智宏院士一样站出来为转基因正名的科学家并不少。

  发展转基因是重大战略决策 经评审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等同非转基因食品

  不仅如此,各国科学家们都在支持“转基因”。2016年5月17日,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在一份长达408页、耗时两年、由20名来自大学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的题为《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的报告中称,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不仅安全,而且对人类和环境还有好处。2016年5月24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皇家学会出版了由英国的6名资深植物学家组成的专家组,其中包括剑桥大学的两位著名教授David Baulcombe和Ottoline Leyser共同完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基因宣传册。该宣传册指出,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农作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食用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

   导读:面对公众对转基因的诸多疑虑,今年4月13日,国家农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明确表明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对转基因的安全问题给出权威回应,经过科学家安全评价、政府严格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许智宏院士认为,人类使用转基因产品由来已久,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转基因对人体或环境有害。一直以来老百姓对于转基因食品误解太深,要想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地监管和控制源头,重点做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知识科普。

  转基因作为一项新技术,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但在G20院士、108名诺贝尔奖得主等多名专家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科普后,应该尝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技术,肯定其在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勿被网络上转基因食品谣言所蛊惑,还转基因一个宽松、健康的发展环境。

  108名诺贝尔奖得主力挺转基因技术 联名为转基因正名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挑选出需要的基因片段,将这部分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体内,让这段基因与目标基因结合,让目标生物表达出所需要的性状。

  今年7月初,全球108位诺奖得主联名发表了公开信,声讨“绿色和平组织”反对“转基因”的活动是在混淆黑白,与权威科学机构的研究成果背道而驰,鲜明地表达了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与通过其他办法生产的农作物和食品都是同等安全的观点,并重申至今从未有过一起因人类或动物消费了转基因产品而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案例被确认。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备受争议。诸多行业专家们也曾纷纷现身辟谣,但转基因谣言依旧在网络上大量存在。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举办的G20峰会关于“不让一粒不安全的米和一滴不安全的油”的相关公告一经发出,更是被个别有心之人恶意歪曲,声称这些不安全的米和油就是指转基因食品,并以此为由攻击转基因技术。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很快发声,呼吁大家要科学、正确的认识转基因,而不是将其妖魔化。

  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生物新品种培育上。1994年,首例转基因植物产品——耐贮存番茄进入市场,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从此得到迅速发展,势不可挡,1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转基因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带来了生物育种技术革命,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进入论坛 我来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