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富翁
狂野未婚夫
昆宝出拳2烈火之舌
辣椒教室插曲
蓝色土耳其简谱
兰陵缭乱19楼
懒猫视界
狼后小不点儿
狼行天下之钦差
本文指导专家
郑培奋消化内科、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分会常委、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分会副主委、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省HP学组委员、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委员、省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省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食管、胃肠、肝胆及胰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精通消化道内窥镜的检查及治疗,包括内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等。近年来从事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治疗、慢性疾病的营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擅长老年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营养干预及治疗,承担省部级、厅级多项科研项目,期间发表论文多篇,主编营养相关书籍2本。专家门诊时间:灵隐院区:每周一下午三墩院区:每周五上午名医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减肥吃什么”一直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女性认为减肥就要吃苹果或黄瓜这类单一的食品,还有些女性相信所谓的“负能量食物”,认为吃了它们就会变瘦。在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关于“负能量食物”的说法还真多,甚至还出现在某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其介绍称,包括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大多是一些能量低、富含膳食纤维的植物性食物;还有很多减肥产品和网站都打着“负能量”的旗号大肆宣传。然而,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吗?减肥时要优先选择哪些食物?具体该如何搭配?今天,浙江医院营养科主任郑培奋主任医师为你释疑。减肥人士hold不住了究竟什么是“负能量食物”?

其实,“负能量食物”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根据其介绍,所谓的“负能量食物”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所提供能量的食物。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的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不过,除了提供能量之外,人们在进食过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吃100克某种食物,它能提供80大卡能量,消化这种食物却需要100大卡能量,那么,综合一下,该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就是-20,即所谓的“负能量食物”。这是“负能量食物”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个理论,很多商家开发出了可以帮助减肥的“负能量食物”——吃进去后,不会增加能量储存,反而能增加能量消耗。这个说法看上去无懈可击,也非常吸引人。吃进去食物,还要增加能量消耗,真是一举两得,减肥人士更是hold不住了:边吃还能边减肥的确是个好差事。不过,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呢?食物消化需要消耗额外能量专家:“负能量食物”并不存在

在摄食过程中,除了咀嚼、吞咽等动作消耗的热量外,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及代谢转化,也需要额外消耗能量。细心的人会发现,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正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食物热效应通常表现为机体散热的增加,一般在人们进食一个小时候左右产生,大约3个小时后达到最高峰。既然食物消化的确要损耗能量,那会不会存在食物热效应大于它本身能量的情况呢?专家表示,不同的食物成分,食物热效应也有一些差异。在三大供能物质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相当于其本身能量的30%,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热效应为5%-6%,脂肪的食物热效应最低,为4%-5%;对于一般混合食物来说,食物热效应大约占食物所含能量的10%,也就是说,每吃2000kcal能量食物,大约需要消耗200kcal能量来消化食物。所以,食物的热效应一般在10%左右,最多也就30%,“负能量食物”不可能真的存在。至少,目前是没有发现。能量越低越利于减肥?

食品有能量高低之分,但仅仅挑能量低的吃,并不一定是减肥的好方法。因为,人体要维持健康,想顺利减肥,首先必须获得身体所需的几十种营养成分。否则,身体的机器都不能正常工作,减肥的任务也很难完成。所谓“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如果改成“营养充足了才有力气减肥”,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 问题是,只靠几种传说中的“减肥食品”,是不可能把身体所需营养都供应足的。有人听说苹果减肥,就天天苹果当饭吃;或者听说黄瓜、番茄含热量低,听说海带、蘑菇纤维高,就天天只吃这几种食品。因为每一类食物的营养作用不同,只盯着少数食物吃,必然会造成营养素不平衡,甚至严重的营养不良。比如说,如果只吃上述这几种食物,必然会发生蛋白质、钙、铁、锌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严重不足。控制能量才是关键

如今,那些打着“负能量食物”的减肥产品大多是在炒作概念。所以,想要减肥,还是得从减少总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做起,少吃点,多一些运动和锻炼;而有些食物能量高、又特别容易消化,很容易多吃,想减肥就尽量避免。奥黛丽·赫本曾经说过:笑是燃烧能量的最佳途径。所以,如果有商家自称自己的产品是“负能量食品”、有助减肥,我们不妨也一笑而过吧。编辑:俊 审核:婷
来源:春雨医生
浙江医院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