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忻州讯(记者/米宏亮)9月29日,忻州市忻府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所属稽查队,在队长刘栋的带领下,先后对城乡结合部十里后村餐饮业的旱厕改造、城区小吃城等地的食品“三小”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了检查和整治。
食品“三小”,即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因其经济、便捷、富有地方特色风味的特点受到百姓欢迎。同时,由于食品“三小”分布广、规模小、生产经营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差等因素,成了易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危区。
针对现状,忻府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常态化的市场监管和巡查机制,全面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大对餐饮消费场所食品安全状况、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检查力度,规范餐饮器具消毒操作,防止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新的《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意识,积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经营场所离污染源需在25米以上。据了解,在整治行动中,由于城中村小餐饮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一度使旱厕改造工作举步维艰。令人欣慰的是,经过稽查人员深入基层反复宣传政策法规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旱厕改造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莫大的理解和支持。
“我是从毛主席年代走过来的人,还是有觉悟理解政府的工作。尤其看到忻州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讲卫生有个好环境,也有利于饭店的经营,应该全力配合、大力支持”十里后村68岁的崔有年老人一边自行拆除着自家饭店的旱厕,一边和记者讲到。
刘栋表示:下一步还将持续加大对食品“三小”行业的检查和治理,尤其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餐饮业的旱厕改造,都将提升为无害化卫生厕所,达到无蚊、无蝇、无蛆、无臭的卫生厕所要求,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餐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