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类加工食品,
例如,如果购买一种豆浆粉产品,显然是为了获得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那么,通常蛋白质含量越高的产品,表示其中从大豆来的成分越多,健康作用也就更强。因此,一个100克中含有20克蛋白质的产品,通常会优于一个100克中含有15克蛋白质的产品。
且产品档次和配料都不同。
营养怎样?安全吗?品质怎样?
仅仅靠看品牌,
这里的日期是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素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热量、脂肪、钠含量等指标。
有些产品知道自己的营养成分表数据太难看,它们会想方设法地“伪装”成看起来不那么扎眼的数据,这就是营养成分表的常见“猫腻”之一。也是消费者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我国不强制要求标注过敏原,但一些贴心的商家也会写明产品中可能含有的过敏成分。因此,过敏体质的人群在选购食品时,一定不要忘记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可能引起自身过敏的物质。
5看重量、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
按我国法规要求,食品添加剂不能简单用“色素”、“甜味剂”等模糊的名称,必须注明其具体名称。消费者可以从配料表的“食品添加剂”一词后面看到一些名称,比如“柠檬黄”、“胭脂红”,和颜色有关的一定是色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和甜味有关的一定是甜味剂......
新《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实施后开始使用SC标识,以前是QS标识,所以暂时大家会看到两种标识并存的现场,不足为怪,2018年10月1日起,将只存在SC标识。
QS标识是所有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在超市销售。
到底该怎么选啊~~
3看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