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亮认为,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老年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消费能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兰州市老年用品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另外,许多老人都很节俭,有钱也不愿意花,比如:一件衣服穿不破不会买新的,从而形成了“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的怪圈。虽然老年人属于“夕阳人群”“弱势群体”,但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空间相当大,是个“朝阳产业”。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上扶持,老年人更要主动接触学习新鲜事物,这样才能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兰州东部市场是我省批发、零售服装最为集中的地方。记者在该市场看到,各个商城里针对年轻人、少儿的服装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中老年服装却少得可怜。
相对冷淡的老年日常用品市场,保健医疗市场却异常火热。6时许起床,6:50准时来到兰州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免费参加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这是严大爷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严大爷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左腿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现在年龄大了,经常腿疼,有时走路都成了问题。儿女们带他去了许多家医院,但效果甚微。该公司不仅给他们讲解健康知识,还推荐许多能够缓解病痛的保健品,“这是刚推荐的,一盒500元,半年一个疗程,一个疗程至少吃6盒。”严大爷拿出一盒“金丹再造丸”的保健品对记者说,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药可以根除他的腿疼病,但前提是至少吃一个疗程才会有效果。
“我们也喜欢打扮,喜欢吃,更喜欢各种娱乐活动。”赵文杰的老伴乐呵呵地说,但现在市场上适合老年人的产品的确很少,而且不容易买到。
国庆长假期间,不少在兰州上班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回家看望父母。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在兰州某药店工作的吴小梅准备给父母各买一件秋季外套,可是几个商场转下来,吴小梅没有找到一件称心的衣服,“给老人买件衣服咋就这么难?”吴小梅说,商场里适合老年人的服装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老人服饰专卖店,但衣服款式颜色陈旧,一点都不喜欢,无奈之下,她只好在一家双星店为父母买了两双运动鞋。
记者 苏海琴
长假期间,大多数市民或走亲访友,或宅在家里,或逛商场购物,过得舒心而又惬意。不少老人却有几分伤感,“我们是被日用品遗忘的群体”。67岁的赵文杰兴致勃勃地带着老伴逛了好几家商场和超市,准备买些日常用品和食品。“逛了一天却找不到专供老年人的护肤品。”赵文杰的老伴失望地说,秋季气候变得干燥,皮肤也容易缺失水分。然而,各大超市化妆品区各类爽肤水、补水面膜、眼霜、护手霜、润唇膏和补水润肤乳都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但这些都是年轻人、儿童及中年人的专属,与她没丝毫关系,唯一可以用的是蛇油膏护肤品。赵文杰也没买到松软、低糖,又有营养的老年人食品。
“有钱连自己喜欢的衣服都买不到。”市民李秀英老人对记者说,以往她的衣服大部分是儿女们买的,其中许多衣服太过时尚,不好意思穿着出门,也不太习惯穿。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她逛了几家超市、商场发现,这些商场里针对老年人的衣服十分匮乏,偶尔看到一件合意的衣服,但价格动辄上千元,只能看看便离开。
又是一年重阳节,记者对兰州市老年人消费市场调查发现,许多商场及集贸市场里针对年轻人、少儿的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商品,除了名目繁多的医疗保健品外,其他的都十分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银发经济“富矿”待深挖
据兰州市2015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9.2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41%,比例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也在逐步提高,“银发消费市场”潜藏巨大商机。
“我们是被日用品遗忘的群体”
“给老人买件衣服咋就这么难?”
原标题:银发消费被忽视的巨大商机
随后,记者走访国芳百货、西太华、西单商场、亚欧商厦等商场发现,这些商场的情况与东部服装市场如出一辙,买衣服成了老年人的一大难题。
“目前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乌烟瘴气。”省中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不少老人出于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惧,开始把目光投向保健品市场。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老年人这一心理,打着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的幌子,大肆推销三无保健产品,并号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不复发”等,诱骗老人“上钩”,使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功效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扰乱了保健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当问起吃这些药是否管用时,严大爷说:“不知道”,医院告知他的病没办法根治,只能吃药维持。目前他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所以经常购买各种保健品进行预防,说不准真能治好他的病。
兰州市去年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兰州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9.22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8.41%,比例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也在逐步提高,这就意味着,老年人消费市场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