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路然 见习记者 陆晓凤)上周,第五批拟认定为“福建老字号”的企业名单出炉且为期七天的公示期结束——18家上榜企业中有3家来自厦门,分别是厦门市鼓浪屿食品厂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鼓浪屿)、厦门市同英百货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同英布店)和厦门三圈电池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三圈)。
事实上,在成为“福建老字号”的道路上关卡重重,不少企业在申报时铩羽而归,而中选的老牌企业也是经历了商海浮沉,未被历史淘汰,才将这份殊荣收入囊中。
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商务局以及中选企业,为您揭开申报背后的故事。
【商标故事】
鼓浪屿食品厂
一份盖章的简历成为申报的重要物证
在鼓浪屿食品厂,厂长曾华山翻开一本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完整保存着第一代食品厂厂长林朱达的详细资料,甚至还有入党申请书、党员心得等,一页页泛黄的纸张诉说着老厂长的生平故事。在一份简历上,老厂长字迹工整地记录着:1940年开始学艺,1958年鼓浪屿食品厂建厂后成为车间主任……曾华山说,此次申报“福建老字号”过程中,这份由市二轻局盖章认证的简历是最重要的物证,它足以证明鼓浪屿食品厂是一家创立超过40年的老店。
“师父让我把这商标买下,我就听师父的!”曾华山说,林朱达是他的师父,历经几十年的变迁,2010年鼓浪屿食品厂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彼时师父舍不得这个承载了几代人心血的老品牌就此消亡,让他挺身而出挽救老品牌,他遵从师命接下重任,成为第五任厂长。虽然只是买下商标没有购买配方,但师父依然将鼓浪屿食品厂馅饼的秘方赠予他,让他继承厦门人熟悉的味道,也让这份传承更加圆满。
2013年12月,食品厂在前埔重新建厂。如今,曾华山最大的愿望是让厂回到鼓浪屿原址,让鼓浪屿食品厂出炉的糕点真正来自鼓浪屿。
同英布店
曾是几代厦门人记忆 是否重出江湖尚无定论
如果说鼓浪屿食品厂拟成为“福建老字号”在意料之内,那么,消失许久的同英布店出现在公示名单中,重回公众视野,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不少“老厦门人”得知消息后十分惊喜:原来同英布店还在啊!
在鼓浪屿馅饼博物馆的一角,同英布店原来的广告纸静静躺在那里,上面似乎还留存着大同路老店的气息。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杨毅告诉记者,同英布店原是国营企业,后来被兴茂贸易有限公司收购,目前商标仍属于兴茂所有,并没有消亡。
同英布店始建于1903年,此后它就成为一代代厦门人共同的记忆。有的姑娘从布店买来龙头布做底料,为父亲缝制假领;有的大婶两人“搭伙”,在店里扯一块布为两家的孩子做裤子。过年时,同英布店更是整个厦门最热闹喜庆的地方,店内人们挑布、丈量、裁剪,忙成一团,店外孩子眼巴巴地张望,脸上写满期待,仿佛下一刻新衣就穿在身上。但被商业时代的浪潮席卷,同英布店悄然关门,它的辉煌被写进历史,只存在于“老厦门人”的回忆中。
同英布店还会重开吗?还会不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呢?时隔多年,当同英布店重新回到厦门人的视野中,许多人不约而同提出了这些问题。记者辗转联系到同英布店目前的负责人,对于未来布店重开的可能性,负责人未予置评。
不过,从负责人的态度以及企业为商标申请老字号的举动来看,不排除店面重开的可能性。承载“老厦门人”记忆的布店,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它的归来。
【评选揭秘】
标准颇为严苛 或需本报文字资料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为了保证“福建老字号”这一称号的含金量,不仅评定的要求颇为严苛,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字号创立已满40年,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等七项内容缺一不可。而且,评定的手续也较为繁琐,得有厦门日报或博物馆档案馆的文字资料为证,口述无凭。
最终,本市共有20家企业申请,经过市商务局的首轮筛选之后,有9家企业送往省厅,而经省厅的严格把关后,仅有3家企业突出重围,进入公示——算下来,中选率只有15%。
商标名几经更迭 结果败在“太年轻”
虽然拒绝提供具体的落选企业名单,但市商务局的工作人员透露,在堪称“史上最严”的标准面前,不少知名企业被毫不留情地拒绝。有的企业败在“太年轻”,它们尽管成立至今已经超过40年的“年龄线”,但名字商标几经更迭,新的名字商标尚不满足年限要求,只得接受落选的现实。
有的企业则输在无法出示文献资料等实证——工作人员说,一些企业对商标品牌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评定的初期只拿出简单的三张纸,根本达不到要求。
在此次公示名单中,鼓浪屿食品厂和同英布店都属于兴茂贸易有限公司。而据知情人介绍,以卖锅立足于厦门市场的兴茂公司其实此次也进行了申报,却因为公司成立于1983年,历史不足40年而被刷下——反倒是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双双入选。
展开阅读全文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厦门网的观点。厦门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责任编辑:廖文焱,赖旭华来源:厦门日报
相关新闻
一个字号创立多少年才能称得上老字号?年限的长短不仅关系到企业申请的门槛,也是老百姓衡量老字号“含金量”的一杆秤。一审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草案也几经修改——从最初的15年,到后来的35年,再到现在的25年。最终如何定夺,还有待常委会组成人员再次审议。[详细]
厦门晚报
2016-08-29
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厦门市老字号品牌保护发展促进办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四大焦点引起现场热议。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立法对象为厦门老字号。目前,我市还有55家中华老字号,4家福建省老字号,它们的认定管理权限不属厦门,但它们申报后可直接认定为厦门老字号。[详细]
厦门日报
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