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情况。
近几年,为了高效快捷地做好监管工作,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在“互联网+食药监管”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正确研判形势,积极运用“互联网+”监管思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也愈发复杂,监管任务愈发繁重,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下,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有利于应对复杂的安全形势和全新的工作挑战,有利于破解有限的执法力量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利于推动单一的行政监管与广泛的社会共治有机结合。
二、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搭建“互联网+”监管平台
一是实施“网格化+信息化”监管。2014年初,我市就开始着手打造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格化+信息化”监管模式,建立起覆盖市、县(区)、街道、社区和网格的“五级网络四级平台”,基本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无盲区、全覆盖。我们以适度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分布数量划定监管网格,由食药监部门和社区分别指派大小网格长,由市政府招录大学生公益岗或者县区政府聘任协管员等形式作为网格协理员,并配备了手机端和PC端,形成了“网格采集—监管所—县区局—市局”四级电子互动平台,可以快捷完成辖区信息采集、录入等基础性工作。一旦发现隐患问题,逐级统计,分类上报,并由平台指挥系统进行分流,分派到相关执法部门解决处理并及时反馈,实现采集、录入、上报、分流、办结、反馈、归档闭路式运行,推进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形成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工作体系。运行至今,共采集、录入信息3713条,上报问题信息202条,立案25起,结案25起,责令整改179户,罚款金额22万余元,移送司法机关1人。省食安办、省局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上报国家食安办。
二是与政府“e网通”有效嫁接。政府“e网通”平台集聚了优势的人、地、物、事、组织、场所等网格管理要素。2015年8月底,我们巧借资源,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PTYT”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与“e网通”的有效嫁接,实施了“电子档案输入管理”、“执法模板在线应用”、“e网通为民服务板块”和“投诉举报受理反馈板块”等功能的在线整合,并运用执法记录仪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进行视频指挥、双向通话、执法数据存储,实现了“指挥中心”与行政执法记录仪、手机执法APP的精准对接,实时指挥调度每一位执法人员,及时下达指令,现场执法图片自动生成PPT,形成电子信息数据库上传,并随时可以查询执法处置过程、结果,使投诉举报处理更加快捷,监管执法更加高效,突发事件处置更加及时。
三是搭建多维立体宣传平台。建立工作微信群。各个县(市)区局将大部分商户纳入其中。将市局的舆情专报、风险提示、各地的典型案例、相应的政策法规、必备的知识常识适时发送到商户端,做到时时提醒、及时消除隐患。建立科普宣传站。在社区、学校、商超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106个。其中,省级站5个。设置了公示版、宣传栏、阅读室、手工绘画制作室及义务宣传员岗,配备宣传资料、多媒体电子演播屏,制作了动漫宣传片。设置多功能触摸屏一体机。供社区群众查阅食药科普宣传知识,即时更新,方便快捷。同时,我们还发动涉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的商户,在他们近3000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宣传片或标语口号,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播放宣传片2.2万余条次,受教育人数近20万人次。
三、探索有效模式,努力提升“互联网+”监管水平
一是探索“互联网+乳品监管”模式,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全程可追溯。我市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占全省的1/4,婴幼儿配方乳企更是占比达到近1/3。我局依法引导乳企开展了监管信息化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止 2015年底,辖区内婴配企业已全部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基本实现了部门监管、消费者服务、企业内控三大功能。监管部门可以适时推送相关信息,调取企业相关生产数据,在线开展监督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WEB网页、手机APP终端、微信平台以及企业微网站,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实时查询;企业实现关键工序、关键岗位、关键控制点的数据在线采集录入,实现原辅料、包材来源可追溯,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可控制,产品市场流向可追查,安全问题上、下游可定位,问题产品可及时召回,企业内部责任可追究,真正形成“可记录、可监控、可追溯、可召回、可查询”的产品全程控制追溯链条。
二是探索“互联网+餐饮监管”模式,打造“可视化”阳光厨房。我们与黑龙江奇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互动式服务平台,植入餐饮监管视频软件,深入开展了“阳光厨房”建设。目前,全市已有近300家幼儿园、中小学校食堂、6家集中配餐单位操作间加装了远程监控视频设施,打通了配用餐单位与学生家长、监管部门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无论何时何地,家长都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孩子在校在园就餐情况;监管部门也能够在自己的监管平台上,适时调取现场操作图像,发现不当操作、缺陷管理及风险隐患,都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第一时间通知该单位管理人员,立即改正或整顿,从而及时杜绝隐性风险。
三是探索“互联网+许可审批”模式,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方便群众办事、宽松经济发展环境,我市建立了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中心,我局所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大厅办理,实现审批事项集中管理、审批服务集中提供、审批信息集中公开、批文证照集中共享。在网上对审批项目、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内容进行全公开,对每一笔审批业务都实现电子监察,接受组织监督。群众可以通过网上大厅进行审批事项信息咨询、递交申请材料、查询审批进度,对审批工作进行群众监督。
尽管过去的几年,我们在“互联网+食药监管”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借助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向兄弟地市学习借鉴,在省局、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工作要求,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水平,有力地保障辖区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责编:邹慧、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