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一方面伏休期餐桌海鲜接济不上,另一方面冷库里,远洋鱿鱼价廉滞销。
怎么办?一位舟山水产研究所的退休工程师,正在琢磨把水产品加工成随时可上桌的餐饮菜肴的办法。
他考虑的,可不仅仅是让市民一年四季餐桌上海鲜丰盈,而且,还能为我市水产品加工业找到一个再度腾飞的突破口。
鱼片新工艺让马面鱼翻身
这位退休工程师老王(化名),年已七旬。
老王向记者介绍了舟山水产加工业的沿革。
“舟山人都知道‘剥皮鱼’,学名叫马面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马面鱼丑陋的外貌,加上要剥皮食用,捕获量很大,却少有问津。当时,马面鱼塞满了舟山的大小冷库。”老王说。
此时,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引进开发了以马面鱼为原料的称为“鱼片”的新产品。
鱼片的出现,使马面鱼销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此后,各大小水产厂家和乡镇企业蜂拥争着生产鱼片,各销售单位竞相订购鱼片,销往全国各地,一时间形成产销两旺的形势,改变了当时的困局。舟渔公司的“明珠牌”鱼片收获了部、省、市各种奖项。
从鱼片开始,舟渔公司的“明珠牌”水产休闲食品,已有鱿鱼丝、香酥带鱼等六大类,开创了水产加工向水产休闲食品(俗称“水产品小包装”)制造发展的纪元。
“鱼片干”辉煌不再得找新路子
经过近四十年的开发,我市水产休闲食品已从2007年的最高年产30.82万吨逐年下降至2013年16.17万吨,下降达47.53%。
现在的鱿鱼价格便宜,最低卖到了“白菜价”:3元一斤。
水产企业运用鱼片工艺,已竭尽所能,开发了手撕鱿鱼片、风琴鱿鱼片、手拉鱿鱼王、黄金烤鱿鱼丝、铁板烧鱿鱼条、珍味鱿鱼须、QQ珠鱿鱼嘴、麻辣鱿鱼翅、香烤鱿鱼鲞等等产品,但收不到如马面鱼生产鱼片干那样的效果。
远洋鱿鱼仍然滞销,价格低迷。
老王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还曾为大黄鱼丰收,无法及时加工而发愁。大黄鱼腐烂变质,臭气弥漫渔港上空。后来是靠水产企业大造冷库解决的,从此,大小冷库遍地开花。现在,怎样解决鱿鱼的销路?
要开发中式水产菜肴食品
老王对舟山水产加工业如数家珍。
他说,从历史看,水产加工已历经“即捕即食、日晒盐腌、速冻冷藏、休闲食品”四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基本上都是初加工或粗加工产品,休闲食品才是精加工。在当前,要改变生产水产加工业低迷的现状,精品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水产品要精深加工是一个共识。但到底要精什么、深什么,却是看法各异。”
“海洋保健品,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才能加工,不适合大量的中小水产品加工企业。从玩着吃的‘闲食’到下饭吃的菜肴,才是水产品从休闲食品向餐饮菜肴食品发展必由之路。”老王认为。
潜心研究终有所获
老王所说的水产餐饮菜肴食品,准确地说应是中式水产餐饮菜肴方便食品,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传统中式菜肴。不是有些水产食品借用其名而缺色香味形俱全之实,如休闲食品中的“红烧小黄鱼”。
“目前通用的铁罐头(罐藏)工艺和软罐头(蒸煮袋)工艺,都生产不了中式水产餐饮菜肴食品。”
“有三大问题要克服。首先中式菜肴讲究色香味形俱全,蒸煮袋包装无法保持烹调的鱼形态完整。”
“其二,为保证食品不腐败变质必须高温蒸汽杀菌,柔嫩的鱼肉经高温杀菌就会软烂,丧失中式海鲜的口感和风味。”
“其三,最伤脑筋的还是如何烹调这条鱼。最能干的家庭主妇烹饪鱼类也必须一条鱼一条鱼地小心翼翼对待,而工业化生产烹调,是要把一大堆原料放在夹层锅内翻来覆去地炒,早就面目全非了。 ”
因此,必须为中式水产餐饮菜肴食品开发新的食品加工工艺。
“这不只是舟山的问题,是国内存在的共同关键技术难题。”
经过数年的思考、研究和试验,老王综合运用微波和塑料薄膜技术,找到了解决上述三大关键技术的办法。建立了专门用于中式水产餐饮菜肴食品的新工艺,可称“半硬性罐头”工艺。
希望水产菜肴成为水产品精深加工新战场
目前,老王已经试验出了“半硬性罐头”加工中式水产菜肴。
他说,探索新工艺是生产中式水产菜肴的关键。
“如果这种工艺大规模应用,可望推动舟山乃至全国水产餐饮菜肴食品的兴起,特别是对当前销售不畅的鱿鱼,加工成各色鱿鱼菜肴远销全国各地,这对舟山远洋渔业发展也会作出应有贡献。”
当然,因为技术专利的原因,老王还不能把他的独特工艺公之于众。
“研究水产菜肴的人很多,开发中式水产餐饮菜肴食品并非易事,要在目前取得共识更难。到底能否大量推广,还要接受市场检验。”老王说。
【关键字】:水产网 水产品 水产菜肴